绿联科技IPO:高领突击入股,4年7次分红,还要补流4.5亿被争议

对外称之为全球科技消费电子知名的品牌企业,深圳市绿联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绿联科技)自IPO以来却一直备受争议,公司在今年2月末虽然已在创业板已提交注册,但市场却依然对公司提出了众多质疑的声音。
了解,绿联科技主要从事 3C 消费电子产品的研发、设计、生产及销售,公司产品主要涵盖传输类、音视频类、充电类、移动周边类、存储类五大系列。而此次IPO,绿联科技拟募集资金用于建设产品研发及产业化建设项目、智能仓储物流建设项目、总部运营中心及品牌建设项目和补充流动资金。
值得一提的是,目前市场在对绿联科技存在的质疑声中,除了对公司的研发人员投入、现有科技含金量、产品质量问题、业绩增收不增利等企业经营管理方面的关注之外,公司IPO前夕被突击大额入股、募投项目募资资金是否需要、以及连续多年频繁分红等问题备受争议。
成立3个月“高领系”突击入股
了解到,张清森为绿联科技的第一大股东,直接持有公司 187,832,050 股股份,占公司总股本的 50.3019%,为公司控股股东和实际控制人;第二大股东陈俊灵持有公司 72,023,350 股股份,持股比例为19.2880%;第三大股东为绿联咨询是包括张清森在内的8名公司高管以及四家有限合伙企业组成,持有公司 53,200,000 股股份,占公司股 本总额的 14.2471%。
此外,绿联科技的第四大股东是高瓴锡恒,该公司目前持有绿联科技 35,003,342 股股份,占公司股本总额的 9.3740%。而公司资料显示,珠海高瓴锡恒股权投资合伙企业 (有限合伙) 成立于2021年1月12日才成立,从事资本市场服务为主的企业,可以说是绿联科技上市前突击入股的最大股东了,而股权穿透之后,该公司为知名投资者张磊控制的“高领系”。
然而就在高瓴锡恒成立的3个月之后,也就是2021年4月29日,绿联有限召开股东会并作出决议,同意张清森将其持有的绿联有限49.523108万元注册资本(对应持股比例为 3.7028%)以2亿元的价格转让给高瓴锡恒;陈俊灵将其持有的绿联有限 24.779826 万元注册资本(对应持股比例为 1.8528%)以 1亿元的价格转让给高瓴锡恒。
此次股权转让完成之后,刚刚成立满3个月的珠海高瓴锡恒股权投资合伙企业 (有限合伙) 便成为了绿联科技5%以上的大股东。然而又仅仅过去两个月之后,在2021年6月份,绿联有限整体变更设立为股份有限公司,同时也进行了增资事项,并同意公司向高瓴锡恒、深圳世横、远大方略、坚果核力定向发行 1,333.6064 万股股票,每股价格22.4954元。
而此次增资事项中,高瓴锡恒认购新增股本1,111.3387 万股;深圳世横认购新增股本 88.9071万股;远大方略认购新增股本 66.6803 万股;坚果核力认购新增股本 66.6803 万股。同年7月13日,公司已收到高瓴锡恒、深圳世横、远大方略、坚果核力缴纳的出资金额 3亿元。
在一顿操作之下,仅仅成立半年时间的高瓴锡恒,便已经成为了持有即将在创业板IPO上市的绿联科技9.374%份额的公司第四大股东,而作为公司第一大股东的董事长张清森和第二大股东的陈俊灵,两人已经合计套现了3亿元资金。不过,这还只是绿联科技大股东们套现的一部分而已。
4年分红7次还要4.5亿补流
众所周知,股东套现方式除了股权转让之外,那最为常见的便是大额频繁分红,绿联科技也不例外。根据招股书财报显示,绿联科技在2019年至2023年度间,公司分别实现营业收入为204,544.66万元、273,778.29万元、344,634.57万元、383,932.14 万元、480,264.62万元;实现归母净利润分别为22,540.62万元、29,798.91万元、29,660.17万元、32,742.69万元、38,751.75 万元。
在财报披露中,最为令人关注的是绿联科技过去5年的中,公司连续4年进行了高达7次的现金分红。其中,在2019年进行分别在同年的6月和10月份进行两次分红金额分别为2000万元和3000万元;在2020年进行了三次分红分别金额为5000万元、2000万元和1亿元;在2021年进行1次分红金额达到1.2亿元;在2022年也进行一次分红金额为5,974.56万元。
统计,绿联科技上述连续4年7次分红合计金额高达近4亿元,作为公司大股东二股东的张清森和陈俊灵,两人合计持有公司股份达到了70%,这也就是说,连续4年大幅分红资金基本也是被这二者所得。而如果加之此前出让股权所获得的3亿元收益,也就是说在绿联科技IPO前夕,张清森和陈俊灵二人累计套现就接近6亿元,这相当于2021年和2022年两个年度归母净利润的总和。
然而,就是在这样的大肆分红套现的背景之下,绿联科技居然在招股书募投项目中还要大额补充流动资金,这也成为公司此次IPO备受市场争议甚至质疑的重点方面。
招股书显示,绿联科技此次IPO募投项目合计资金达到了150,371.29万元,分别为建设产品研发及产业化建设项目(拟募集资金55,120.36万元)、智能仓储物流建设项目(拟募集资金11,041.79万元)、总部运营中心及品牌建设项目(拟募集资金39,209.13万元)和补充流动资金(拟募集资金45,000.00万元)。
而在公司IPO前夕大幅出让股权,以及连续4年间7次大额分红之下,绿联科技此次IPO项目还需要4.5亿元的补充流动资金,那么公司是真的缺钱还是另有所图呢?从项目披露信息来看,补充流动资金是公司综合考虑了行业发展趋势、自身经营特点、财务状况以及战略发展规划等因素,相关资金主要用于公司日常生产经营等事项。
而绿联科技的解释则是,公司通过募投项目对流动资金进行补充,有助于公司提高研发实力,布局销售渠道,逐步推进全球化品牌战略进程。公司对流动资金进行补充,可以实现抗风险能力的提高,保障公司的持续性发展。也就是说,绿联科技这4.5亿补充流动资金就是用来日常经营所用的。
那么,绿联科技目前的日常生产经营等事项真的缺钱吗?事实上,绿联科技近些年日常经营不仅不缺钱,反而是十分“富裕”公司近年不仅利润持续增长之外,现有的货币资金也是大幅增加。根据财报披露,绿联科技在2021年至2023年度货币资金分别为54,863.69万元、87,617.75万元、99,231.38万元,分别增长 22,413.88 万元、32,754.06 万元和 11,613.64 万元。
可以看出的是,绿联科技截止到2023年末货币资金达到了近10亿元,公司完全可以说是非常“富裕”,然而就是在这样富裕的背景之下,公司却还要在IPO募投项目当中募集高达4.5亿元的资金用于补充流动资金,具体用途披露则是日常生产经营所需,面对这样解释显然是不能说服,市场必定需要公司给予一个合理的答复!
坏账暴增下海外子公司资不抵债
根据招股书显示,绿联科技在营收增长的同时,公司却面临着应收账款大幅增加、坏账准备明显提升以及多家海外子公司资不抵债等多重问题。
招股书资料显示,绿联科技报告期内销售金额分别为 344,634.57万元、383,932.14万元和 480,264.62万元,2021年至2023年年均复合增速达18.05%。然而营收大幅增长的同时,公司应收账款也随之出现大幅上涨。
2021年至2023年度,公司应收账款净额分别为3,073.95万元、6,241.39万元和13,733.71万元,应收账款净额占营业收入比重分别为0.89%、1.63%和2.86%。具体来看,绿联科技的应收账款在报告期内呈现大幅上涨的趋势。随着销售规模的扩大,应收账款的增加本是正常现象,但问题在于公司坏账准备也随之大幅提升。
招股书显示,绿联科技在2021至2023年度的坏账准备分别为161.79万元、328.93万元、723.54万元。可以看出的是,过去的三年间公司坏账准备可谓是爆发式的增长,相比2021年度时的数值,到了2023年度增幅达到近4.5倍之多,这不得不令人担忧。
更为严重的是,绿联科技的海外业务也陷入了困境。招股书显示,绿联科技目前拥有 9 家一级子公司,其中7 家全资子公司和 2家控股子公司。一级子公司包括:绿联工控、绿联进出口、绿联实业、东莞绿联、绿联数码、美国绿联、香港绿联、海盈智联、志泽科技。
此外,绿联科技还有 5 家二级子公司,而这些二级子公司是由香港绿联控制的德国绿联、日本绿联,由志泽科技控制的惠州志泽,以及由香港绿联和美国绿联控制的印尼绿联和印尼有限。
截止到2023年上半年度,绿联科技旗下的德国绿联和日本绿联还处于资不抵债的局面,期间两家公司分别净资产为-29.68万元和-5.09万元。不过截止到2023年度末,日本绿联的资不抵债局面有所改善实现了12万元的净资产,但是德国绿联不仅没有好转,反而资不抵债的局面扩大至-38.46万元,这无疑给绿联科技的海外布局蒙上一层阴影。

随着资本市场日益成熟和监管体系的不断完善,IPO审核的严格程度也在持续升级。这一从严的审核态势不仅体现在对申请材料的严格把关上,更体现在对企业真实经营和未来发展的检查的力度上。当前,绿联科技IPO已提交注册,但公司依旧留给市场众多的疑问。而作为一家拟上市公司,不仅仅只是向市场呈现未来美好的发展前景,还要切实的向市场披露出企业全面的发展状况,以真实保证投资者的合法权益。对于绿联科技IPO后续进展

滚动至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