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xmlns="http://www.w3.org/1999/x"> 阳光私募深陷寒流 133只产品清盘 - 期货 - 消费者协会 d 首页 | 新闻中心 | 娱乐| 健康| 教  育| 女人 | 房产 | 汽车 | 窝窝团 | 财经 | 图片 | 专题 | 访谈 | 体育 | 九头鸟评论 | 情感 | 口碑 | 报料 | 调查 | 天天315 d|区域 |经济 | 市场 |上市 |专题 |能源 |科教 |证券 |食品 |国土 |风尚 |文化 |媒体 |企业 |活动 |产经与法 | 美容 |医药 | 教育 |人物 |产业 |家电 |证券 |期货 |服饰
产经首页| 宏观经济| 上市要闻 | 环球财经 | 专题报道 | 深度报道 | 新股焦点 | 公司新闻 | 个股研究 | 行业分析| 银行动态 | 基金看点 | 高管声音

阳光私募深陷寒流 133只产品清盘 2011-10-27 15:40:02   来源:   评论:0 点击:

今年以来的大部分时间里,市场走势偏弱,很多以股市为生的投资者日子相当艰难。在这种背景下,阳光私募产品出现了大面积亏损,28只产品被强制清盘;还有140余只产品或因业绩太差,或因客户赎回导致规模缩水,走...

    今年以来的大部分时间里,市场走势偏弱,很多以股市为生的投资者日子相当艰难。在这种背景下,阳光私募产品出现了大面积亏损,28只产品被强制清盘;还有140余只产品或因业绩太差,或因客户赎回导致规模缩水,走到了清盘边缘。
    分析人士认为,一些阳光私募管理人的风险管理能力较差可能是出现这一现象的主因,流动性偏紧的局面则在其中起着推波助澜的作用。若出现大面积清盘的现象,阳光私募可能要经历一段“冰河时期”。

  133只产品清盘

  综合私募排排网和上海朝阳永续的数据,截至目前,今年清盘的阳光私募产品已达133只,接近清盘的产品达146只。
    在已经清盘的产品中,按清盘方式来看,可以分为强制清盘和到期清算。在133只已经清盘的产品中,被强制清盘的有28只。按产品类型来看,被强制清盘的产品中,结构化产品占16只,非结构化产品为12只。结构化产品清盘时的净值大部分都低于1元面值,基本上都是在跌到0.9元附近就被强制清盘。而被强制清盘的非结构化产品净值则有不少在1元以上。分析人士认为,结构化产品清盘的主因可能是产品净值已经接近合同约定的止损线,而非结构化产品清盘则可能是因为客户赎回,产品资金规模低于信托公司要求的规模,导致被迫清盘。
  如果比照上述清盘条件,并将之放宽,根据私募排排网和上海朝阳永续的数据,在未清盘的产品中,目前净值低于0.9元的结构化产品已达129只,净值低于0.6元的非结构化产品达17只。据上述两家数据提供商分析,目前濒临清盘的产品可能达146只。这其中,不少产品是由知名私募管理人管理。有业内人士分析,若这些产品出现清盘的现象,以每只产品5000万元的规模计划,将有数十亿元资金会暂时离开这个市场,虽然对大盘冲击不大,但由于它们持股比较集中,对个股冲击会较大。

  是谁出了问题

  从Wind的统计数据来看,阳光私募产品的总数不到1900只,濒临清盘的产品达146只,即近一成产品面临较大风险,这种情况明显要比2008年差很多。当时,阳光私募产品并不多,真正清盘的也较少见。究竟是谁出了问题呢?
    首先,恐怕还得从私募自身的管理水平上找原因。清盘无论是净值下跌导致的,还是客户赎回导致的,大部分原因还是产品收益水平无法满足客户要求。
  中国证券报记者了解到,阳光私募存在几个致命缺陷:一者,规模是业绩杀手,有的私募第一个产品做得很好,但随着产品发行数量提高,业绩直线下降。原因就是私募往往是小团队作战,精力跟不上。二者,阳光私募的风险控制水平并不高,很多阳光私募的投资理念都是“一根筋”,如果是牛市思维就很难转熊,很多股票都从顶抱到底,对一些成长股的风险估计又明显不足,重仓杀入之后很难出逃。这让很多投资者难以适应。三者,投资思维老化,目前无论是市场估值体系,还是经济环境都是瞬息万变,私募基金普遍跟不上节奏。比如,很多人认为,从历史来看,市场估值到底后,市场难以再跌,但不知道市场的估值体系已经发生重大变化,目前市场是存在估值结构性矛盾的。
  其次,要找的问题当然还有二级市场。二级市场今年以来跌势并不猛,但个股被腰斩的现象普遍存在,而市场扩容不断,在这种市场环境下,要做业绩有相当难度。目前的二级市场之所以没有以前那么好做,很大一部分原因是现在上市公司的股价定价权掌握在大股东手里,私募基金要做股价往往需要依附在大股东身上,而目前大股东若想做股价,大部分都是为了套现或圈钱。在这种背景下,私募基金往往置于被动的境地。
  第三,投资者的状况可能也存在问题。由于信贷紧张,目前客户的现金流可能普遍存在问题,这是导致客户赎回产品的原因。此外,很多客户对收益率要求比较高,私募产品收益率不高,他们就会赎回做别的业务。如今年放高利贷的收益率可以达到50%以上,这种收益的吸引力明显要超过投资私募产品。
  市场虽然已经建立了做空机制,但依然是一个靠天吃饭的市场。如今经济环境不好,货币投放量下降,股市自然不会有太好行情,私募产品表现不佳,甚至清盘也在预期当中。

  行业面临冲击

  虽然清盘或者濒临清盘的私募产品越来越多,但业内人士认为,这对整个市场的冲击不会太大,因为私募产品的整体规模并不算太大,而清盘的私募规模更是占比较小。但对整个私募业发展的影响还是会比较大,清盘会产生一种示范效应,行业以后募集资金时会遇到较大麻烦。
    在已经清盘的产品中,其管理人并不缺乏“名角”,如一些原来的知名公募基金经理,有些大型私募基金“掌门”,曾经是风靡一时的明星经理。在过去的几年当中,一些大型银行的私人银行给这些人带来了大量资金。若这些人的产品清盘,对私人银行产生的影响是巨大的,以后私募基金要想找银行融资,所面对的困难会非常大。
  私募排排网的研究员杨志为表示,有的私募产品清盘后,可能再也没机会进入阳光私募行业了,即使从事代客理财也会受到影响。这种情况使目前国内阳光私募整个行业的管理水平都受到了质疑,更会加深这个行业鱼龙混杂、参差不齐的总体印象。“忽悠客户”的私募和带着“侥幸心理”的私募恐怕会被逐渐淘汰出去。
  他还表示,今年国内私募行业的整体表现会让私募不得不思考一个问题,即在缺乏对冲机制的新兴市场,是否做好了承受净值大幅波动的准备,是否找到了降低净值波动的有效办法。
  尽管如此,杨志为依然看好国内阳光私募的光明前景。他认为,会有一批尖端水平的私募能够顶住压力,穿越周期。从长期来看,经历各种磨炼,对私募基金业的发展也许并不是坏事。

声明:同城315投诉产经登载此文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文章内容仅供参考。邮箱:chanjinghan@163.com

相关热词搜索:

上一篇:证监会拟规范基金借博客微博营销 下一篇:三季度基金"双输"冀望四季度翻身

分享到: 收藏
相关新闻
友情链接

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