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xmlns="http://www.w3.org/1999/x"> 机构博弈时代 公募基金遭遇投资困局 _ - 期货 - 消费者协会 d 首页 | 新闻中心 | 娱乐| 健康| 教  育| 女人 | 房产 | 汽车 | 窝窝团 | 财经 | 图片 | 专题 | 访谈 | 体育 | 九头鸟评论 | 情感 | 口碑 | 报料 | 调查 | 天天315 d|区域 |经济 | 市场 |上市 |专题 |能源 |科教 |证券 |食品 |国土 |风尚 |文化 |媒体 |企业 |活动 |产经与法 | 美容 |医药 | 教育 |人物 |产业 |家电 |证券 |期货 |服饰
产经首页| 宏观经济| 上市要闻 | 环球财经 | 专题报道 | 深度报道 | 新股焦点 | 公司新闻 | 个股研究 | 行业分析| 银行动态 | 基金看点 | 高管声音

机构博弈时代 公募基金遭遇投资困局 _ 2011-11-16 09:29:04   来源:   评论:0 点击:

  全流通时代,机构博弈加剧,公募基金作为资产管理行业领军者的光环正在逐渐褪去……  产业资本的崛起,令A股市场格局发生了深远变化。与此同时,私募基金、保险资金、券商等机构投资者的力量不断增强,市场...

  全流通时代,机构博弈加剧,公募基金作为资产管理行业领军者的光环正在逐渐褪去……

  产业资本的崛起,令A股市场格局发生了深远变化。与此同时,私募基金、保险资金、券商等机构投资者的力量不断增强,市场博弈呈现多头格局,公募基金的盈利空间被压缩,盈利能力亦逐步下滑。

  • 做投资。在业内一位资深基金经理看来,在看不清大势时,上述选择有其合理性,但过分依赖于数据做投资,不可避免会变得“短视”。

      在过去10多个月中,不少基金投研团队的投资逻辑一再生变。对于通胀走向的一再“误判”,令基金对于政策的预判也一再失误。根据上海证券的研究,国内约70%的基金并不具备择时能力。

      4月中旬之前,基金对于行情的演绎一片乐观。“大象起舞”之际,机构对于后市的预判越发一致……当时,公私募基金谈及二季度投资策略,均一致唱多大蓝筹,看好周期股的估值修复行情。

      然而,仅仅几天之后,市场对经济过热的担忧立马转变为对经济下滑的担忧,多数基金经理开始撤离周期股。几天之内,投资逻辑骤然生变,基金经理一片悲观。

      随后,市场一路下跌。有意思的是,6月下旬市场预期再次生变,券商中期策略几乎一致“空翻多”,2700点之下,部分基金经理亦开始提升仓位,守望黎明。当时,接受采访的多数基金经理认为,未来物价回落,经济回升,股市现拐点是大概率事件,而2600点上下基本可以确认是一个底部区域。

      然而,进入3季度,市场在一系列“黑天鹅”事件的冲击之下,连续破位下跌,并于10月份创下此轮调整以来的新低,险守2300点关口。在市场一片悲观之际,政策面开始“暖风”频吹,政策“微调”利好不断兑现,市场强势反弹。

      在股指持续反弹的带动下,判断后市环境转好的基金阵营逐步加大,部分基金开始跟进加仓,政策受益主题则是其战略做多的主线。

      有意思的是,并不是做多的基金都看多后市。“在经济可能加速下滑的背景之下,仍然会保持着一份谨慎,目前并没有支持行情反转的条件出现。”一位内资基金公司基金经理坦言,“加仓仅仅是为了博反弹,中期并不看多市场,距离年底排名不到2个月了,仓位太低肯定会落后,但又不能将仓位提升太高,因为货币政策是否会转向难以判断,如果政策达不到预期,在海外市场的压制下,A股随时可能掉头,保持相对均衡灵活的仓位比较重要。”

      在缺乏相对长期的投资逻辑之下,越来越多的基金经理加入到了趋势投资的行列。“之前基金经理倾向于价值投资,通常基于对上市公司业绩的预测和合理的PE评估股票的价值,较少考虑市场趋势的作用,坚持买入并持有的策略。”一位业内人士坦言,如今,很少有基金经理不看市场趋势,走纯粹价值路线。基金经理对市场趋势的重视与日俱增,重视择时的作用,更注意行业轮动。

      盈利能力备受考验

      追着市场做投资,缺乏前瞻性的判断,公募基金盈利空间被压缩的同时,盈利能力亦逐步下降。

      2011年的“成绩单”直接暴露了公募基金的尴尬:无论是一季度指数上涨,还是二季度的下跌,多数公募基金取得的业绩都输给了自己的比较基准。仅仅在单边下跌的三季度,公募基金才以整体微弱的优势超越了比较基准。

      2011年上半年,市场风格较2010年发生明显变化,价值风格逐步走强,而成长风格转弱,多数基金未能及时调整重仓结构,致使一季度基金业绩受到明显拖累,大幅落后于比较基准。而在二季度市场下跌过程中,随着基金逐步调整持仓结构,基金整体表现仍然弱于基准,但幅度较之一季度缩小。

      和上半年基金大幅落后业绩基准相比,三季度在市场大幅下跌的情况下,基金整体业绩微弱超越业绩基准,其主要原因是基金在二季度末普遍增持的大消费行业在三季度表现抗跌,在一定程度上减少了业绩的损失。然而,在“股债双杀”的局面下,基金净值跌幅在三季度进一步扩大,股基和债基无一幸免,仅有货币型基金获得正收益。一位基金公司老总直呼,今年的行情是从业十几年来最困难的一年。

      数据统计显示,截至9月30日,纳入统计范围的股票型基金今年以来平均净值增长率为-18.71%,偏股型基金平均净值增长率为-17.29%,灵活配置型基金的平均净值增长率为-16.23%;数据还显示,同期指数型股票基金的平均净值增长率为-16.00%。

      华泰联合证券基金研究中心总经理王群航对此表示,具有主动性投资风格的、主做股票的基金平均净值损失幅度超过了指数型基金,在一定程度上说明了市场整体在主动投资方面存在着一定的不足;但同时,资产配置方面的失衡,多数基金重配中小市值股票,也是造成这种绩效情况的一个重要原因。

      除了基金业绩今年来的整体“沦陷”外,2009年来,在震荡市中,曾经的绩优基金业绩亦缺乏持续性。

      据天相投顾统计显示,自2009年以来到今年10月底的近三年时间里,能够在每年都跑进同类基金前三分之一的基金寥若晨星。

      在2009年排名股票型基金前三分之一的46只基金,在2010年继续留在领先阵营的基金只剩下11只,而上述连续两年领先的基金在今年前10月仍留在前三分之一的仅剩下1只。

      和股票型基金相比,混合型基金的情况只能说略微好些。据天相投顾统计,在2009年排名前三分之一的42只混合型基金,在2010年有17只仍能维持在领先阵营,但上述基金在今年前10月仅有6只仍处于领先地位。

      就比例而言,在2009年之前成立的127只开放式混合型基金中,只有6只能够连续3年保持在前三分之一的排名之列,这一比例仅是4.73%,而股票型基金的这一比例更是低至0.72%。

      随着时间的推移,大部分基金经理业绩会回归平庸。将时间拉长,透过历史的数据则会发现,各年基金排名“大挪移”的现象均十分凸显。

      在研究了2009年以来基金业绩的持续性之后,上海证券得出结论认为,基金业绩大幅波动的主要原因在于其投资风格。“大多数的基金在一种市场中表现好,而在另外一种市场中却表现糟糕。这有基金经理的因素,但更主要的原因是基金的投资风格。”

      此外,中国股市明显的风格轮动、板块轮动效应也使得基金经理不可能时刻捕获表现最好的股票。投研人员和基金经理的频繁变更也解释了基金业绩的大幅波动的原因,一些明星基金往往会随着其原有基金经理的离职而陨落。此外,2009年以来新基金发行数量连年暴增,越来越多的新基金加入到排名竞争队伍当中,对原有基金构成极大冲击,基金经理保持业绩持续领先的难度不断加大。

声明:同城315投诉产经登载此文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文章内容仅供参考。邮箱:chanjinghan@163.com

相关热词搜索:

上一篇:上交所:欢迎中概股“回家” _ 下一篇:研报惊现PE抄底光伏迹象 _

分享到: 收藏
相关新闻
友情链接

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