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了坚持水产主业、逐步剥离非主营业务的发展战略, 。
短期业绩增长空间有限
对于大湖股份的此次收购行为,有投资者表示欢迎,但也有部分人看淡。看衰者认为,除“阳澄湖”商标归属权尚不明确外,还存有多重风险。
首先是收购成本。北京某行业分析师指出,大湖股份2007年曾拟收购阳澄股份51%的股权,当时确定的收购价格为2824.46万元。林泽华则提到,2006~2009年,因湖面整治不能养蟹,阳澄股份一直处于亏损。两年过去了,公司在恢复养蟹后业绩已经好转,去年营业收入在8000万左右。如今阳澄股份的基本面远好于2007年,不难想象,大湖股份如果完成此次收购,其付出的成本应该会提高很多。
其次是阳澄股份未来的增长潜力。
养殖水域只有那么大,要期待从中获得大闸蟹产量的成倍增长,可谓不切实际,苏州市阳澄湖大闸蟹行业协会会长杨维龙对《每日经济新闻》表示,“再加上为保护水源水质,防治污染,维护生态平衡等因素,造成阳澄湖大闸蟹每年的产量基本固定,不会出现太大的增长。”林泽华也表达了类似的观点。
上述分析师则担忧,短期内阳澄股份业绩难有想象空间。他以公开数据测算,收购后阳澄股份给大湖股份带来的每股收益仅有2~3分钱。
方正证券分析师也认为,经销商、渠道商等吞噬了大部分利润。就目前而言还不能期望过高,不过上市公司剥离副业回归水产主业的发展战略还是值得肯定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