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小企业贷款状况
民间借贷资金用途
通过设立专项小组并设立扶持基金,温州老板“跑路风”、企业“倒闭潮”、债务人“跳楼”频发事件基本得到控制。在得到当地银行支持后,部分“跑路”老板已经开始回国“自救”,温州的企业债务之危初现转机端倪。
温州企业债务之危初现转机
当地政府多手段“救市”,老板“跑路风”、企业“倒闭潮”、债务人“跳楼”事件基本得到控制
据新华社电此前因爆发债务危机而人心惶惶的温州城近期局面渐渐趋向稳定,老板“跑路风”、企业“倒闭潮”、债务人“跳楼”频发事件基本得到控制。半个月来,经当地政府、银行、企业及社会各界同心协力的应对,温州的企业债务之危初现转机端倪。
温州市成立专项小组并设立扶持基金
危机发生后的9月底,温州市成立了规范民间金融秩序、推进经济转型发展专项工作领导小组,负责协调、指导民间金融风险和企业关停后的处置工作。建立法院、金融办、经信委、银监联席会议制度,对联络协调小组碰到的疑难复杂问题进行研究协调。
温州市组织25个联络协调小组派驻全市25家商业银行,固定坐班制。这些“特派员”干的“特种活”是:与各银行一道,对所属信贷企业一一排查摸底,对有问题、隐患、风险的企业一家家“排雷除险”,预警“跑路”、“倒闭”卷土重来。对每一笔贷款实行“过问制”,“督察”银行对生产正常的企业不抽资、不压贷、不延贷。
欧波朗洁具有限公司生意好,有订单,但1580万元的贷款归还银行后无法续贷,原因是企业找的新担保人一时没落实。如果无法续贷,企业将受到民间借贷高利的“压迫”,重蹈前人出走、倒闭的覆辙。派驻 温州分行将当前企业贷款利率降至上浮15%。
民间金融期待变革
温州此次危机或许在政府的力挺中安然度过,但事实上对于政府是否该出手救温州仍有争论。
中央财经大学教授郭田勇指出,自2010年货币政策转向以来,以高利贷为特征的民间借贷市场的风险日益趋高,除浙江外,江苏、福建、河南以及内蒙古等地的民间借贷市场情形亦不容乐观。从目前的情况来观察,肯定先要救急,而不能眼看着危机扩大化。若处理不当可能爆发中国式次贷危机。不过,现在出台的一系列应急政策只能治标,长期来看则是金融业改革的问题,若想真正化解危机就需标本兼治。一方面金融业要最优化,要使民间资本和社会资本都能参与其中;另一方面,利率应该自由化,要从体制上解决这一问题。
“期望大银行十分关注小微企业贷款,那是不现实的。大银行官僚主义严重,决策程序冗长,成本高企,弯不下腰来。这是永久的事实,中外皆然。小微企业必须依靠小微金融机构,主要是信用社、小额贷款公司、担保公司和村镇银行。此外,民间借贷本身是合法的,长期以来它也对社会和经济起到了巨大作用。政府和人民都要肯定这一点。”万穗小额贷款公司董事长张化桥在自己的博客中写道。
中国农业银行战略规划部付兵涛表示,中国当前的民间借贷活动,其放贷主体如担保公司、小额贷款公司、典当行、产业投资基金等,恰好也就是中国的影子银行。因此,对民间借贷活动来说,目前最急需的不是放松对正规金融的管制,而是尽快完善法律法规,比如出台《放贷人条例》,使民间借贷活动有法可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