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制造业整体疲软
中国制造业采购经理指数显示出制造业整体疲软
公司纷纷开始紧缩-裁员正在增加,原材料采购正在减少
人民币存准率下调释放出明确的政策转向信号,但是采购经理指数的疲软将持续到2012 年2 季度。
中国采购经理指数清晰地传达了这样一个信息:中国制造业出现了整体的、正在加深的收缩。本文将对相关数据加以分析,同时阐述我们对继昨天官方宣布下调人民币存准率后货币政策走向的预测。
出口订单指数在8 月份下降至低于50 的区间,新出口订单指标下滑的速度在加快(11 月是45.6)。尤为重要的是,整体订单也在逐月下降(见图1)。采购经理指数中有几项(例如出口订单,就业率)显示,在过去的三到四个月中,整个制造业的增长基本处于停滞状态。服务业表现稍好些,但也减速了。10 月非制造业采购经理指数是57.7。考虑到2010 年下半年和2011 年上半年的过热状态,这个减缓未必是坏事,但是由于风险已经转向,现在是政府作出政策回应的时候了。
占到国民生产总值 50%的制造业的公司已经纷纷开始紧缩。11 月份原材料采购指数出现了本轮周期内首次环比下降(见图2),同时调查显示制造业公司的就业指数在10 月、11 月连续两个月降低。库存指数飙升到53.1(2005 年采购经理指数系列开始以来,库存增速最快的纪录),预示着这些公司再次提速生产前,首先得花更长时间 消化掉这些库存。更多的现金也将被锁在存货上。
通货膨胀已经被遏制住了- 如图3 所示,11 月份采购经理指数的购进价格指数降至44.4,显示出通货紧缩已经渐露端倪。我们预测11 月消费者价格指数(CPI)同比增长为4.3%,生产者物价指数(PPI)同比增长仅3.1%。
图 1:订单量正快速下滑
图 2:制造业公司纷纷开始紧缩
来源:环亚经济数据,渣打银行全球研究部来源:环亚经济数据,渣打银行全球研究部
机构来源:渣打银行
宽松政策已提上政府日程
我们一直认为年底前就会下调存款准备金率,尽管市场上一致认为最早明年一月份才会下调(见近期动态,2011 年11 月23 日,“中国-存款准备金率下调在即”)。
下调的时间比我们预计的略早:12 月5 日起下调0.5 个百分点。我们分析认为这是由于12 月末银行间流动性将趋紧,所以人民银行提早下调了存准率,以保证银行12月份有足够的资金以备借出。同时我们早期报告曾提出,11 月贷款的增长或许已经减弱。另外,中国这次下调存准率的举动也很有可能是配合昨晚西方央行下调美元互换安排利率的联合托市行动。
国务院已经通过了下调人民币存准率这一举措,它向公众清晰地传达了一个信息:政府现在担心的不再是通胀,而是经济增长。未来的方向是微调放松,明年货币政策仍将是谨慎的。但这已经是很大的进步了:下调存准率意味着中国现在已经进入宽松的政策模式,同时银行信贷配额也将放宽。考虑到春节前会出现流动性危机,我们预计明年1 月存准率会再次下调(2012 年总共会下调4 次)。
然而,货币政策转变的速度仍明显存在争议。中央经济工作会议通常在 11 月召开,但今年它显然推迟到了12 月初,预示着2012 年的关键政策还没有最后确定。半官方媒体报道说官方政策(谨慎的货币政策和积极的财政政策)将保持不变,但这些基调的实质却可以有不同解释。几个月前“谨慎的”货币政策代表人民币存准率骤升,而不是下调。
由于货币政策放松的速度很可能低于2008 年,采购经理指数在2012 年一季度可能仍将保持弱势。但我们预计二季度经济将重新活跃起来,预期2012 年全年GDP 实际增长率超过8%。
目前我们不认为2012 年会下调利率。中国人民银行设定的利率对现在的经济状况来说已经是很低的了。但是由于银行间系统流动性增加了,超额准备金增多了,实际的借贷率有可能会降低(2010 年三季度的一年期加权平均利率是8.06%,一年期名义贷款利率是6.56%)。尤为重要的是,我们预计汇票贴现率下降更多。
如图4 所示,贴现率已经下降了,但是仍在超过8%的高位。作为很多中小企业的主要融资渠道,如此高的成本已经给他们带来压力。
图 3:库存增加,采购价格下降
图 4:汇票贴现率降低了,但仍在高位
来源:环亚经济数据,渣打银行全球研究部来源:环亚经济数据,渣打银行全球研究部
机构来源:渣打银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