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 首页 | 新闻中心 | 娱乐| 健康| 教  育| 女人 | 房产 | 汽车 | 窝窝团 | 财经 | 图片 | 专题 | 访谈 | 体育 | 九头鸟评论 | 情感 | 口碑 | 报料 | 调查 | 天天315 d|区域 |经济 | 市场 |上市 |专题 |能源 |科教 |证券 |食品 |国土 |风尚 |文化 |媒体 |企业 |活动 |产经与法 | 美容 |医药 | 教育 |人物 |产业 |家电 |证券 |期货 |服饰


产经首页| 宏观经济| 上市要闻 | 环球财经 | 专题报道 | 深度报道 | 新股焦点 | 公司新闻 | 个股研究 | 行业分析| 银行动态 | 基金看点 | 高管声音

理性审视银行业高利润背后隐忧
2011-12-04 04:07:10   来源:   评论:0 点击:

  “ 行长洪崎发言如是说。(12月2日《成都晚报》)  数据显示,15...
    

  “ 行长洪崎发言如是说。(12月2日《成都晚报》)

  数据显示,15家上市银行前三季度共实现净利润近6900亿元,同比增长约31.6%,有12家银行的净利润增速超过30%。其中,民生银行以64.42%的净利润增幅居首,增幅最小的中国银行前三季度净利润增长也超过22%。从利润角度看,中国银行业的成绩单很亮丽,无论是营业收入、净利润还是增长率,都再一次“鹤立鸡群”。相较于欧美银行业,中国银行业的盈利水平和盈利模式令人羡慕。

  “银行业利润太高了,我们都不好意思公布。”这既是银行家的反思,更是银行家的耻辱。相比之下,其他上市公司的整体盈利情况逊色不少,实体经济与金融的背离让人唏嘘感叹。

  中国银行业的暴利,已经是公开的秘密。但是,问题并不局限于此,北京大学张维迎教授说过:“如果没有自由竞争,靠政府垄断,只允许一部分人干,这就不是市场的逻辑,是强盗的逻辑。就像国有银行,赚那么多钱,有相当一部分是靠强盗的逻辑。你存款时它只付百分之一二的利息,而它贷款时收取百分之五六的利息,这么大的利差,傻瓜都能赚钱。银行的高利润,有一部分靠的是剥削储户,而不是创造价值。这不是市场,这是反市场,政府对市场的干预太强了。”

  但是,与其纠结于民生银行行长洪崎“银行利润高到不好意思公布”,不如理性审视中国银行业高利润背后存在的隐忧银行的这种高利润是建立在垄断经营、国家定价、不平等议价和以负利率牺牲存款人利益的基础上实现的。从长远看,如何抑制中国银行业牟取暴利的冲动以及如何规避中国银行业过度繁荣可能给国民经济带来的泡沫或“陷阱”,需要有关部门抓紧拿出切实可行的政策与制度性安排。

声明:同城315投诉产经登载此文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文章内容仅供参考。邮箱:chanjinghan@163.com

相关热词搜索:

上一篇:[医药]中国整治药价虚高已达20年 医改利益诉求难平衡
下一篇:沈颢:关注中小企业融资难 促进中小企业进一步发展

分享到: 收藏
相关新闻
友情链接

n>

 

传媒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长江日报报业集团 主办
地址:湖北省武汉市长江日报路2号   邮政编码:430015
联系同城315投诉: [办公室] 15710082619  
[网站建设]qq:2273883948   [频道合作] 
[广告热线]   [新闻热线] 
关于我们 | 广告刊例 | 版权声明 | 豁免条款 | 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