蒋超良到交行担任董事长时只有40岁出头,笔挺的深蓝色西服及鲜艳的红色领给员工留下了深刻印象
在走完2012年1月股东大会的程序后,王洪章和蒋超良将正式成为两行新任董事长。
作为三大监管部门人事变动的后续,王洪章和蒋超良进入公众重点关注的视野。
他们的前任可谓功成身退,原建行董事长郭树清和原农行董事长项俊波在任期间,分别把建行和农行送到了资本市场。而且,建行是第一家上市的国有商业银行,农行上市则是国有商业银行上市的收官之作。
如今,王洪章和蒋超良必须思考各自的大行发展战略。这种战略不仅立足国内,更应远观全球。
王洪章的新挑战
据建行内部人士透露,初到建行的王洪章给人留下了庄重、朴实的印象。
到建行前,王洪章曾在工行工作,熟稔商业银行的改革发展;曾担任央行稽核监督局副局长等,彼时,银监会尚未成立,央行不仅承担货币政策的制定和实施职能,还兼具对商业银行的监管职能。
现在从监管机构到商业银行,纷纷加大了对中小企业、小微企业的金融支持力度。实际上,王洪章很早就开始思考这一问题。早在2000年,在担任中国人民银行成都分行行长期间,王洪章曾公开撰文,对金融支持中小企业发展提出了诸多建议。
王洪章当时提出,各商业银行有必要分离和设置支持中小企业发展的信贷部,构建一套专门适合中小企业发展的信贷管理体制。针对中小企业量多、面广、分散化、多样化等特点,适当延伸贷款审批权限,简化审批程序,缩短审批周期,提高审批效率。
王洪章在11年前所倡导的改革现在已经变成现实。目前,主要商业银行都建立了针对小企业的信贷专营机构,特别是在银行监管政策和财税政策的鼓励下,纷纷加大了对小微企业的支持力度。
秉承过去的思想,王洪章到建行后,势必进一步加大对小企业的金融支持力度,建行的经营结构转型也必将进入一个新的阶段。
王洪章也面临新的挑战,首要的任务或许是协调融通与外资战略投资者之间的关系。自股改上市以来,建行与美国银行等战略投资者的合作取得了一定效果。在管理、技术等方面,美国银行对建行提供了诸多帮助。但是,外资战略投资者减持建行股份的举动还是引起了市场的高度关注。
外资股东减持建行股份客观上属于一种自主的市场行为。但是,和外资战略投资者之间的沟通是一门艺术,在未来的时间里,作为建行的掌舵人,王洪章需要思考这个问题。
蒋超良的新使命
和王洪章相同,蒋超良也有在央行工作的经历。但是,他在交行和国开行的履历带给人们的印象更为深刻。在到农行任职之前,蒋超良在国家开发银行担任行长。
2004年5月,蒋超良到 业的国际化。蒋超良如何推动农行的国际化进程受到业界的关注。
据说,蒋超良酷爱看书,文字水平很高。他思路开阔,逻辑清晰。论及公司治理和银行业务,他侃侃而谈,且能妙语连珠。未来岁月,人们将看到他在这方面的发挥和表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