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浙江嘉兴银行业认真贯彻国家节能减排工作要求,通过进一步深化绿色信贷工作,在淘汰落后产能、优化资源配置、推动产业结构调整升级、防范信贷环保风险等方面发挥了积极的作用。与此同时,通过范围由污水、垃圾处理等环保项目延伸至“低能耗、高效能”型 开发利用项目,绿色信贷概念得以不断升华。截至今年6月末,嘉兴辖内支持节能环保领域贷款余额107.69亿元,占当地全部贷款的3.57%。
优化信贷结构
用好联防共管机制
记者从嘉兴银监分局了解到,嘉兴环保局和政府部门、银行机构和社会公众均拥有环保知情权、监督权和最终否决权,当地各家银行紧紧依托这一多部门协作、社会公众参与的“嘉兴模式”,严格准入门槛,优化信贷结构,利用金融杠杆有效支持环保,自2007年8月实行违法排污企业“黑名单”制度以来,已有254家违法排污企业列入“黑名单”,尚未“摘帽”的100多家企业均因环境违法劣迹被银行拒之门外。
嘉兴当地各家银行均已初步建立起包括项目评审、产品设计、风险管控、激励约束、信息披露在内的绿色信贷机制,在贷款调查审批及贷后检查全流程中均将企业环保信息作为重要内容实行环保一票否决制。工行嘉兴分行将辖内所有法人客户环保标识为环境友好、环境合格、环保关注及环保潜在风险四类客户,分别采取相应的信贷政策。农行嘉兴分行审查化工、印染、造纸、酿造等高污染行业企业信贷准入时,除认真查验企业的环保检测报告外,还对企业的生产技术流程进行现场勘察。
创新抵质押物
金融环保有机融合
今年以来,浙江银监局还与浙江省环保局联合建立了绿色信贷信息共享机制,各家银行须将授信企业相关信息作为贷前审查的必要环节。嘉兴银监分局作为当地查处环境污染违法违纪专项工作小组的成员单位,及时将企业环境违法处罚、企业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审批结果等信息转知各银行机构,要求其将环保信息录入信贷管理信息系统。各家银行对于存在环境违法事件的授信客户则做到及时有序退出。嘉兴银行就发现其授信客户某印染公司被列入“嘉兴市环境违法严重企业名单”,立即将该企业调入到“退出类客户”,有计划地退出授信450万元。
嘉兴辖内各家银行还加大业务品种的创新力度,积极打造符合绿色信贷政策的服务模式、信贷方式和产品。记者了解到,作为全国排污权有偿使用和排污权交易的试点城市,嘉兴已有2341个新、改、扩的建设项目参与了排污权交易,累计排污权有偿使用和交易金额7.42亿元。嘉兴银行根据排污权交易制度,2008年在全国首推“排污权质押贷款”,有效缓解企业因购买排污权而出现的流动性资金短缺问题,也为嘉兴银行业的绿色信贷提供了有益的经验。截至6月末,嘉兴银行已向40家企业提供排污权质押授信1.1518亿元,累计发放贷款1.2982亿元,贷款余额1.1369亿元。
绿色信贷配合
产业结构调整加快
在银行业绿色信贷政策的积极配合下,嘉兴全市产业结构调整力度不断加大,产能过剩、高耗能和高排放的企业被陆续整改和关停。截至去年末,全市淘汰水泥粉磨机10台、产能110万吨,淘汰制革产能80万牛皮标张,淘汰印染产能约1亿米,淘汰化纤产能10万吨,淘汰黏土砖瓦窑3座。在节约资源、节能降耗、保护环境方面发挥了明显作用。
各银行机构在淘汰落后产能的同时,还不断加大对太阳能光伏产业等新兴产业集群的信贷支持力度,引领传统产业转型升级。截至6月末,共向昱辉阳光、晶科能源等10家光伏龙头企业授信100.4亿元,贷款余额38.7亿元,比年初增加12亿元,增幅高达44.9%。目前光伏产业已成为嘉兴市发展最快的新兴产业,并初步形成包括多晶硅、硅棒生产、硅片切割、太阳能电池板和组件生产、光伏电池应用在内相对完整的产业链。
此外,嘉兴辖内银行业还积极支持城镇污水处理设施建设改造,向嘉兴市联合污水处理有限公司等14家企业给予17.48亿元的信贷支持,用于环保基础设施建设。在绿色信贷推动下,水质、大气质量均呈逐渐改善趋势,水质达标率从2007年的18.75%提高到2010年50%以上。目前,嘉兴市环境空气指数和“飞行监测”达标率不断提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