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 首页 | 新闻中心 | 娱乐| 健康| 教  育| 女人 | 房产 | 汽车 | 窝窝团 | 财经 | 图片 | 专题 | 访谈 | 体育 | 九头鸟评论 | 情感 | 口碑 | 报料 | 调查 | 天天315 d|区域 |经济 | 市场 |上市 |专题 |能源 |科教 |证券 |食品 |国土 |风尚 |文化 |媒体 |企业 |活动 |产经与法 | 美容 |医药 | 教育 |人物 |产业 |家电 |证券 |期货 |服饰


产经首页| 宏观经济| 上市要闻 | 环球财经 | 专题报道 | 深度报道 | 新股焦点 | 公司新闻 | 个股研究 | 行业分析| 银行动态 | 基金看点 | 高管声音

西部证券:恐慌中迎来投资机会
2011-09-27 00:52:44   来源:   评论:0 点击:

  □西部证券 韩实   上周沪深两市大盘呈现宽幅震荡格局,沪指上周三曾强势反弹,之后却急转而下,创出了近期调整的新低,两市成交量均出现显著放大。外围市场的巨幅波动成为A股短期走势的主要影响因素,...

  □西部证券 韩实

  上周沪深两市大盘呈现宽幅震荡格局,沪指上周三曾强势反弹,之后却急转而下,创出了近期调整的新低,两市成交量均出现显著放大。外围市场的巨幅波动成为A股短期走势的主要影响因素,造成市场呈现明显的情绪化波动特征。不过,恐慌情绪的蔓延也导致大盘加速赶底,从而加快了底部区域的构筑。

  从市场环境来看,本轮调整底部的形成将较为复杂,原因有二。一是外围市场的利空仍有待消化,特别是在弱势格局下,利空因素往往会被充分放大,强化市场恐慌情绪,造成市场估值水平的扭曲和偏离,类似于1664点的情形,从而成为恐慌性底部。二是国内经济运行状况仍处于调整周期,在通胀压力依然较大的背景下,新一轮经济周期还未显现,经济增长动力不足,市场对于上市公司盈利下滑的预期依然较强,造成市场做多动能不足,从而在量能上难以形成大盘上涨的动力。在市场估值优势的支撑下,市场已经进入底部区域,但市场底部构筑的复杂性主要体现在估值底和恐慌底的差异,因此外围市场环境变化和市场情绪化因素将成为底部构筑的主导因素。按照历史经验,恐慌底的形成因素往往会因特定事件而出现短期逆转,从而完成大盘底部的最终确认。

  从政策变化来看,目前CPI高位运行导致货币政策仍处于观察期,短期转向的可能性不大,货币政策在今后一段时期会进入到一个相对稳定期,市场预期的拐点出现时点有可能延后。不过,经济增长下滑的压力依然较大,并且外部环境的恶化有可能会引发管理层在政策调控工具的结构上出现新变化,重新进行政策调控搭配,保持货币政策稳定以及配合积极财政政策刺激经济的可能性依然存在,财政政策和税收体制改革将有望成为未来政策拐点的主要看点。这增加了市场对宏观政策调控方向转变的预期,政策底有望逐渐形成。

  从技术面看,沪指在经过长时间的下跌后,上周呈现宽幅震荡,出现大阴大阳的K线组合,日线基本上完成了2630点附近形成的小双头形态的理论下跌目标,短线在2380—2400点附近存在技术支撑。虽然MACD指标的绿柱线继续放大,且均线系统仍然压制着股指的运行空间,但周线KDJ指标在继续向下发散后,J值已在低位接近钝化,预示市场短线机会的来临。尤其是上周大阴大阳的K线组合,往往是一种构筑底部的特征,在1664点、2661点都出现过类似的K线组合,随后都产生了明显的趋势性拐点。因此,大盘目前虽然仍未摆脱“黎明前最黑暗”的阶段,底部构筑周期仍需要一个过程,但中期底部构筑成功已为时不远,市场大底确认的几率正越来越大,若快速下跌,则出现空头陷阱的可能性较大,可作为逢低买进的时机。

  综合来看,在目前诸多内外因素尚不明朗之前,市场将继续面对政策紧缩、流动性紧张、经济增速下滑、融资再融资、美债危机、欧债危机、全球经济衰退等诸多困难和问题的挑战,市场仍将维持探底筑底震荡的格局。与此同时,短期利空因素的不断消化和利好因素的不断累积,将促使市场在震荡筑底过程中完成量变到质变的转化,市场中长线投资机会和布局时机正在恐慌中悄然来临。

分享到: 欢迎发表评论我要评论

声明:同城315投诉产经登载此文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文章内容仅供参考。邮箱:chanjinghan@163.com

相关热词搜索:西部 证券 恐慌

上一篇:广东工大就菜虫事件致歉 微博又曝吃出蝗虫(图)
下一篇:东兴证券:向好信号未现 2400点难获支撑

分享到: 收藏
友情链接

n>

 

传媒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长江日报报业集团 主办
地址:湖北省武汉市长江日报路2号   邮政编码:430015
联系同城315投诉: [办公室] 15710082619  
[网站建设]qq:2273883948   [频道合作] 
[广告热线]   [新闻热线] 
关于我们 | 广告刊例 | 版权声明 | 豁免条款 | 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