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不久前召开的全市金融工作会议上,江门市市长刘海对江门证券业的发展给予肯定。据悉,“十一五”期间,我市证券交易额达4702亿元,资本市场建设取得重大突破。目前,我市形成了层次完整的上市梯队。截至今年8月,江门地区在中国境内上市的公司有5家,分别是春晖股份、美达股份、量子高科、江粉磁材和ST甘化,预计今年会再有1到2家公司上市。
今年,江门地区证券经营机构的发展继续呈现高速扩张态势。银河证券在江门市区新设的网点将于今年年底前营运,如此,江门地区由原来的21家证券营业部、2家期货营业部,变更为22家证券营业部、2家期货营业部,证券中介服务网络基本上是以华林证券和广发证券为主,其他还有中投证券、光大证券、民族证券、长江证券、安信证券、东莞证券和浙商证券。
从1988年江门第一家证券公司江门证券(现在的华林证券)成立算起,回顾江门证券业的发展历程,我们发现,江门证券业20多年来,一直伴随着江门经济一同发展,一同走向更加美好的明天。
证券营业部发展迅猛
市场竞争日益激烈
1988年,江门第一家证券公司江门证券(现在的华林证券)由人民银行江门市中心支行批准成立,这标志着江门证券迈出了发展的步伐。
1992年,江门国投首先实现股票买卖,1993年3月8日江门证券和广发证券同时开通了深交所股票买卖。江门市证券业协会于1995年7月成立,会员包括了各家券商在五邑各市、区的证券营业部。
随后几年,民族证券等新成立营业部,也都加入成为江门市证券业协会会员。2007年8月,协会会员达到了51家。2007和2008年,珠江期货江门营业部和广发期货江门营业部先后进驻江门,并加入成为协会会员,协会也改名为江门市证券期货业协会。
经过20多年的发展,我市目前形成了中投证券、华林证券、广发证券、光大证券、民族证券等12家证券营业部和5家证券服务部,以及两家期货营业部构成的、较为完善的证券中介服务网络,而江门地区证券营业部深沪股市成交(不含权证),也从2005年的2,943,248.93万元发展至2010年的47021130.00万元,激增15倍,位居全省前茅 ,其中中投证券堤东路营业部交易量更是进入全省前二十名。
随着新开营业部的不断增加,江门地区的市场竞争越发激烈。2005年,当时只有四家大型证券——中投证券、广发证券、光大证券和华林证券,平均佣金率大概为2.4‰左右,而到了2011年,随着佣金价格战的升级,目前平均佣金率大幅下降。佣金率的大幅降低,固然对证券公司的利润带来了巨大的挑战,但也大大减轻了广大投资者的负担。
交易品种增加
交易方式增多
在2005年前,江门地区的投资者可投资的品种多数限于A股和B股,期货基本没有开展,国债和基金交易数量极小。偌大的江门地区,居然无营业部能开展三板业务,以致不少投资者股票退市去了三板,就只能去外地的证券公司确权。
但随着本地营业部的不断增加,证券市场的不断发展,交易品种也开始增加。交易品种涵盖A股、B股、封闭式基金、开放式基金、国债、企业债、三板、权证以及其它有价证券。据统计,江门地区的投资者2010年全年买卖国债为79652.55万元,基金成交额高达362758.60元,是2005年的19倍。
上世纪90年代中期,当时股民们能获得股市资讯的渠道很少,他们只能到证券公司交流、沟通一些信息。获取信息的主要渠道是阅读证券类的报纸。现在券商的网上交易平台上,股评、上市公司的资讯等都很多,互联网上的股评、投资报告琳琅满目。此外,一些股票吧、Q群现在也很火,天南地北的股民想要讨论股票,在网上就可以方便地交流。
在江门地区,去证券公司找柜台人员下单曾经是最风靡一时的交易方式。这种报盘委托的柜台买卖股票方式效率很低,而且容易出错。1994年,通过自助委托下单的方式开始在营业部内出现。同年,点对点交易的推出,使得证券交易速度得到了飞速的发展。1995年,股票电话委托开始风行,成为股民另一种方便的交易方式。而到了2001年以后,由于券商网上交易平台的成熟和互联网的普及,网上交易成为了目前股民交易的主要方式。
目前,股民已可以通过自助、电话、网上委托的方式进行股票买卖,委托信息发出后,通过双向卫星报盘,可直接进入交易所的主机撮合成交。这些程序在一两秒钟内就能完成,效率比以前大大提高。2000年前,投资者交易均只能在证券公司现场进行,但2000年后,网上交易开始逐步发展,目前江门地区约六至七成投资者已选择网上交易,无需再到营业部现场。
2005年,第三方存管业务在中投证券率先推行,股民的交易保证金转由银行托管,而且是在对应的银行卡和证券账户内封闭运行,资金更加安全。现在,股民们不再担心不规范券商挪用自己的保证金,也不用担心不法分子盗卖股票,提走自己的血汗钱。
打破十年坚冰
江门企业上市欲望强烈
大凡见证过上世纪90年代江门发展的江门人都不会忘记,1993年6月10日,鹤山美雅在深交所上市,这是江门市首家、也是广东省首批上市公司。粤美雅当时与佛山照明、粤美的并称“两美一照”,它们曾是“质优股”的代名词。
继鹤山美雅之后,1994年9月7日,老牌名企江门甘化又成功在深圳证券交易所挂牌上市,这也是我国制糖和造纸行业首家上市的公司。事隔3年,1997年6月19日,新会美达在深圳证券交易所挂牌交易,成为国内首家上市的锦纶6生产企业。2000年6月1日,作为全国最大的涤纶长丝生产基地之一、广东省化纤生产最大的支柱企业,“开平春晖”成功在深交所上市。
可是,继春晖之后,企业境内A股上市之路就此止步。历劫磨难,浴火重生。在江门市政府和社会各界的努力下,这种尴尬的局面在近两年得到了改善。2009年9月11日,在经历了三年多的停牌后,*ST粤美雅(000529)“复活”, 改制为广弘控股,在深交所复牌。2010年12月12日,量子高科成功登陆深圳创业板市场,打破十年坚冰。今年7月15日,我市国家级高新技术企业江粉磁材成功登陆A股。目前,江门企业上市欲望强烈。
与上市项目相辉映的,还有上市公司业绩的改善。*ST春晖2010年实现营业收入21.08亿元,同比增长31.37%;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为6682.61万元。量子高科近日公布了第一份业绩预告,该公司预计2010年利润约为3400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