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 首页 | 新闻中心 | 娱乐| 健康| 教  育| 女人 | 房产 | 汽车 | 窝窝团 | 财经 | 图片 | 专题 | 访谈 | 体育 | 九头鸟评论 | 情感 | 口碑 | 报料 | 调查 | 天天315 d|区域 |经济 | 市场 |上市 |专题 |能源 |科教 |证券 |食品 |国土 |风尚 |文化 |媒体 |企业 |活动 |产经与法 | 美容 |医药 | 教育 |人物 |产业 |家电 |证券 |期货 |服饰


产经首页| 宏观经济| 上市要闻 | 环球财经 | 专题报道 | 深度报道 | 新股焦点 | 公司新闻 | 个股研究 | 行业分析| 银行动态 | 基金看点 | 高管声音
首页 > 产经与法 > 正文

一位浙商亲历:出国赚钱 回国放贷
2011-09-15 10:11:11   来源:天下浙商网   评论:0 点击:

9月13日,在葡萄牙做生意的曾先生,看到《每日经济新闻》最近关于温州民间信贷的报道,特意给本报打来越洋电话,讲述了自己的经历。他2002年在国外做生意,本钱就是在国内借的民间资本,现在遇到欧洲经济不景气,...

9月13日,在葡萄牙做生意的曾先生,看到《每日经济新闻》最近关于温州民间信贷的报道,特意给本报打来越洋电话,讲述了自己的经历。他2002年在国外做生意,本钱就是在国内借的民间资本,现在遇到欧洲经济不景气,生意不好做,他只好又把挣的钱拿回来放贷。据他介绍,他身边好些朋友也是这么做的。

  赚了钱回国“放利息”

  曾先生直言:“温州的集资有一大笔涉及到海外,温州有很多人在欧洲。大家都注意到集资的事情,集资对我们的帮助是不少的。在葡萄牙、在西班牙、意大利的这批温州人,他们都是受过集资的好处。”

  曾先生之所以这么说,是因为自己有亲身经历,他说他也是靠民间借贷起家的。他说自己是2002年到欧洲,最开始没钱,洗碗、做工都干过。当时想要开一个店,但欧洲借钱比较难,最终是通过亲戚朋友在国内借了50万开始做生意的。当时利息也不高,他说:“年息才16%~17%。如果担保好一点或者是亲戚的话,年息12%就可以拿得到。”

  在欧洲奋斗了10多年,曾先生也挣了不少钱。他说:“我们现在生意不好做,有钱也会拿到国内放利息,年息17%~18%也还是有人会借的。在这里基本上赚了钱的,都会拿回去放利息(放贷)。要么就买房子,要么放利息。我有一个朋友,大概赚了3000来万,他全部都借出去了。”

  曾先生和朋友借钱给国内,收取的利息一般为18%,这已经是较低的了。会不会有人借了转手去放高利贷或者干别的呢?曾先生说:“这个我不敢断定,借款人有个是做地产的,有的是做进出口贸易的。是否再借出去我就不知道了,估计借出去再转手的人也不少。”

  对于温州人做放贷生意,曾先生讲述了他一个朋友的故事颇有代表性。2004年,曾先生回国时,他这个朋友也就有五六十万元资产,现在他听另一个朋友说,这位朋友的资产已经有2亿元了。这位朋友所做的事就是不断地拿钱进来,放出去。拿进来是两分利息,放出去可能就是五六分了。

  做生意和挖矿都不理想

  曾先生也尝试过在欧洲投资,不过这几年欧洲经济不好,加上曾先生是属于中途出来的,语言也不是很好,投资渠道顶多也就是买几个店面,买些房子。

  在海外做生意,现在业绩也在不断下滑。“我们在这里明显感觉到,今年的经济不好,很多做批发的都是中国人,营业额大幅下滑。我有一个侄子就是做批发贸易的,今年他们的营业额也下降了很多。”曾先生说。

  曾先生自己是做服装生意的,他说:“从去年夏天开始,我们就感觉营业额下降,圣诞节以后我们就感觉又下降了一个档次,今年的8月份比圣诞节后又下降了。今年9月份收入比去年下降更多。”

  曾先生表示,自己所做的服装零售是下降最快的,跟去年的9月份相比下降了一半。别的朋友做五金等其他生意的好一些,不过下滑幅度也在20%左右。

  温州资本嗅觉最灵敏,哪里有商机他们都会试一试。曾先生自己也尝试在国内做过实业投资。2007年曾先生在云南投资过一个铜矿,开了一个选厂,由于矿井整合及地方因素等一系列原因,他投入的500万几乎血本无归。后来还在湖南投资一个煤矿,投了130万,只占股份2%,由于自己在国外,管理也不方便,今年他便以一分的利息(每年12%)把股权转让给了朋友。

  最让曾先生后悔的是,2004年,有200万的他没有在温州买房。“我当时拿了200万元回国,当时温州一个地段房价每平方米才8000元,朋友说在那按揭贷款的话可以买3套,首付30%。当时我觉得有点高,就没买。现在那儿的房价都四五万了。当初100万如果放在那里,现在上千万了。”

  温州的钱走向何方?

  哪里有利润,哪里就会有温州资本的身影。曾先生总结:“这和温州人性格有关系,急功近利,很注重眼前的东西,有钱赚马上就进去,一炒就出来,没有长远的打算。自古永嘉学派,文化传统就是义利相生的,在什么事都是有利在里面,什么事情都不愿意落在别人的后面。”

  现在炒房风险比较高了,放贷也可能拿不回来。接下来温州的资金会去炒什么呢?曾先生说:“我也不知道了,我们也在想,温州人接下来干什么不知道。借钱借出去也不稳,你不知道这个击鼓传花接下来谁会接这一棒。买房子肯定不敢买了,做实业的话欧美市场这么疲软,也不行。”

  之前一起和曾先生在国内投资的几个朋友,今年3月份在温州注册了一家典当行,邀曾先生入伙,承诺“投入一年就能帮你赚回去”。曾先生知道他们也是做“拿过来两分三分,贷出去就六分七分”的低吸高放。他们的自有资金有两三千万,再从上海吸引一些温州人资金,现在已经做到了1.4亿元左右的规模。但是曾先生还是决定不入股:“这个东西很难掌控,我在国外,几百万放在那里、怎么没的都不知道。”

  对于未来的投资打算,曾先生无奈叹息:“什么打算也没有,在这边老老实实赚钱。”

声明:同城315诚信网产经 登载此文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文章内容仅供参考。邮箱:chanjinghan@163.com
    

声明:同城315诚信网产经登载此文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文章内容仅供参考。邮箱:chanjinghan@163.com

相关热词搜索:一位 浙商 亲历

上一篇:温州频发企业主落跑事件
下一篇:受融资难、用电难困扰 浙江中小企业生存状况堪忧

分享到: 收藏
友情链接

n>

 

传媒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长江日报报业集团 主办
地址:湖北省武汉市长江日报路2号   邮政编码:430015
联系同城315诚信网: [办公室] 15710082619  
[网站建设]qq:2273883948   [频道合作] 
[广告热线]   [新闻热线] 
关于我们 | 广告刊例 | 版权声明 | 豁免条款 | 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