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 首页 | 新闻中心 | 娱乐| 健康| 教  育| 女人 | 房产 | 汽车 | 窝窝团 | 财经 | 图片 | 专题 | 访谈 | 体育 | 九头鸟评论 | 情感 | 口碑 | 报料 | 调查 | 天天315 d|区域 |经济 | 市场 |上市 |专题 |能源 |科教 |证券 |食品 |国土 |风尚 |文化 |媒体 |企业 |活动 |产经与法 | 美容 |医药 | 教育 |人物 |产业 |家电 |证券 |期货 |服饰


产经首页| 宏观经济| 上市要闻 | 环球财经 | 专题报道 | 深度报道 | 新股焦点 | 公司新闻 | 个股研究 | 行业分析| 银行动态 | 基金看点 | 高管声音
首页 > 产经与法 > 正文

李迅雷:中国金融改革要靠倒逼来推动
2011-10-17 09:45:07   来源:   评论:0 点击:

国泰君安总经济师、首席经济学家 李迅雷(资料图)  改革是早晚要推行的,绕不过去。尽管主动改革比被动改革所付出的代价要小,但主动改革的彻底性往往不如倒逼机制作用下的被动改革。  中国金融需要改革的...

国泰君安总经济师、首席经济学家 李迅雷(资料图)

  改革是早晚要推行的,绕不过去。尽管主动改革比被动改革所付出的代价要小,但主动改革的彻底性往往不如倒逼机制作用下的被动改革。

  中国金融需要改革的地方很多,对内如利率市场化改革、金融服务业准入制度改革及监管体制改革等;对外如汇率形成机制改革、外汇管制改革等,但这些理论上和舆论上都支持的改革举措却迟迟未能推进。尤其是利率市场化口号自上世纪90年代初就开始喊起,但至今没有多少进展,而在汇率制度改革行如蜗牛的同时,人民币国际化却加快了,比如,采取跨境贸易人民币结算及与各国频签货币互换协议等方式来推进人民币国际化。但人民币国际化能够绕开外汇管制问题来实现吗?而利率市场化的推手又在哪里?

  金融改革迟缓缘于利益格局难以撼动

  上世纪90年代以来,中国在利率市场化方面也在积极推进,但总是避实就虚,以1996年银行拆借利率市场化为标志,中国为利率完全市场化做准备的时间已有15年。到目前为止,国内的债券市场利率、同业拆借利率、贴现利率都已基本实现了有限度的市场定价,外币利率的市场化基本到位。尽管利率市场化标志之一的贷款利率可以上浮,但存款利率还是不能上浮,这使得银行可以维持较高的利差水平,并以此来获得超高的垄断利润。

  利率市场化不能彻底推进的原因还是在于利益格局难以撼动。首先,从政府财税和国有股东的利益看,去年银行业税后利润总和接近9000亿,又是纳税大户,一旦现有的盈利模式受到冲击,影响面就太大了;其次,从地方政府和企业(尤其是大型国企)的利益看,低利率有利于降低他们的融资成本,一旦存款利率可以上浮,则贷款利率也会相应上浮,这就会提高他们的债务负担和未来的融资成本;第三,从银行自身的利益看,息差收入构成了利润的绝大部分来源,而主要大银行的行政级别都是副部级,使得银行部门在维护自身利益方面拥有更强的话语权。

  再来讨论一下汇率市场化为何迟缓。关于实现人民币资本账户下的自由兑换也讨论已久,但前提恐怕是汇率机制要从管理汇率转向浮动汇率,而这又需要等待已经启动很久的“人民币汇率形成机制改革”何时完成。今年上半年,尽管人民币对美元升值2.33%,但对日元和欧元却是贬值,人民币实际有效汇率不升反降了3.02%。可见,人民币从盯着美元变为盯着一揽子货币的所谓汇率形成机制改革进展并不明显。

  人民币汇率市场化难以推进的根源,还是来自升值对部门利益的冲击。维持现有汇率形成机制不变,首先还是出于对出口部门保护的目的,目前出口部门对就业的贡献还是非常大,人民币升值显然不利于出口,更不利于就业;其次,维持汇率稳定关系到近3.2万亿美元的外汇储备保值问题;第三,缓慢升值可以抑制热钱流入和套利行为的发生。

  至于金融领域内其他改革举措的推进为何也非常缓慢,还是与不愿意打破现有的利益格局相关,因为改革首先触动的是现有的利益格局。由于过去十几年中国经济平均增速超过10%,财政收入更是高速增长,金融部门的风险防控能力也大大加强,这就使得改革的紧迫感有点缺失,导致理念上认同改革而实际却不作为的倾向。

声明:同城315诚信网产经登载此文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文章内容仅供参考。邮箱:chanjinghan@163.com

相关热词搜索:李迅 中国金融 改革

上一篇:陈思进:通胀之后必然通缩
下一篇:都与社会进步和经济发展密不可分

分享到: 收藏
友情链接

n>

 

传媒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长江日报报业集团 主办
地址:湖北省武汉市长江日报路2号   邮政编码:430015
联系同城315诚信网: [办公室] 15710082619  
[网站建设]qq:2273883948   [频道合作] 
[广告热线]   [新闻热线] 
关于我们 | 广告刊例 | 版权声明 | 豁免条款 | 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