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中国新闻网综合讯(http://www.chnn.net.cn)据网络导报报道: 今年2月,湖北东圣磷复肥公司60万吨磷酸二铵项目建成,在试生产过程中,出现循环水管道破裂事故,磷酸泄漏流入河道,当地河水被污染。如今,事件已过去近10个月时间,当地民众对湖北东圣的诟病愈发强烈。
“虽然河道经历过认真的打扫,河水表面上看起来比原来强了很多,但河里的水质已经变坏。”湖北东圣所在地荷花镇广坪村多位村民对网络导报记者表示。
磷酸泄漏污染河水
东圣磷复肥公司是一家从一个小型矿粉加工厂发展起来的民营企业,13年来,一跃成为湖北乃至全国较有名气和规模的大型化工企业集团,资产超20亿元,年销售收入将突破50亿元。然而,企业发展的同时,带来的环保等问题也颇受当地村民指责。
今年2月,湖北东圣新上的“836”项目整体试车已有数月,不出意外的话,将会被批复正常生产。但在试生产过程中,循环水管道出现破裂,磷酸泄漏流入河道,当地河水被污染。
“当时的河水全是米汤色,伴着刺鼻的味道,几个月不散”,“河水根本吃不了,牲畜走近马上扭头就走,有村民在河水中洗手,发现马上手痒、红肿。”广坪村多位村民向记者讲述当时的情景。
据了解,周边受湖北东圣污染最严重的有广坪、分水、苟家垭3个村子,其中最严重的是广坪村。广坪村有一条河流名为广家河,该河顺水而下流进远安城的沮河,虽然平时水量不大,但是溪流两边村民取水饮用和农田灌溉的主要水源。在湖北东圣在此建厂之前,这条河流在当地称为“生命河。
花500万“扫”河
“事故发生后,湖北东圣每天组织职工下河,先撒石灰,用竹扫帚一米一米地‘扫’河。”周边村民对记者说。
有人将“扫河”照片发到网络上,网民对此事强烈关注,在平时没什么人气的远安论坛,发帖一天的点击率就高达千次。
对于“扫河”一事,在广坪村可谓家喻户晓。然而,记者在荷花镇了解情况时,该镇分管工业的纪委书记江梦德和镇长助理曾灿,却对此一问三不知,党委书记王晓艳也称对“扫河”一事并不知情。
湖北东圣副总经理陈翔凤在接受《网络导报》记者采访时坦承:“管道破裂导致磷酸泄漏流入河道,因这次事故公司停产两个月,损失2个亿,光清理河床就花了500万元,每天组织数十人清理了一个月时间左右。”对于如何清理的问题,陈表示:“将石灰等倒入河流中,用于中和水中物质,使得河水恢复原来的良性。”
据了解,湖北东圣污染事件发生后,环保部门曾在现场督导清污处理,安排专人专班轮流驻厂检查督导治污工作,对湖北东圣下达了限期整改执法文书,提出了明确具体的整改时限和要求,并处以10万元罚款,要求湖北东圣追加2000万元环保投资。
补偿难平民心
“虽然河道经历过认真的打扫,河水表面上看起来比原来强了很多,但河里的水质已经变坏。”广坪村多位村民表示自己的不满。
另一个让村民们不满的是,在环境污染补偿问题上,湖北东圣从来没有拿出过让村民们满意的方案。
湖北东圣落址远安县荷花镇,这里山高林密,现在厂区仍处于山头,多个山村依山而建,广坪村更是处于谷底,成为投诉最多最密集的山村。
其实,建厂之初,远安当地很多官员建议将工厂搬迁至县城外的一处开发区内,但因离县城30多公里,矿石运距增远导致成本增加,加上矿区正在荷花镇,“不得不”就地建厂。
建厂以来,日益凸显的环境污染问题验证了当初的担心。工厂排放的污水、气体等影响到了农作物,被污染的作物从玉米、水稻、蔬菜延伸到果树上,2002年政府花大力气推广建设的桑蚕基地已然消失。
据记者调查得知,仅在污染最严重的广坪村,污染区域就达到了17平方公里,涉及600多户村民,受影响的农作物主要是玉米、水稻,补偿标准每年不同,大概在核定产量的10%。对于补偿数额,附近受访村民普遍反映补偿过低。
湖北东圣副总陈翔凤接受记者采访时称,从2005年工厂投产,每年的定补就超过100多万元。“化工厂做到零排放、零污染不可能,东圣的污染主要是对水质有影响,我曾到其他化工公司考察过,他们的污染程度远远比我们东圣大得多。”陈翔凤对记者直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