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新闻中心 | 娱乐 | 健康 | 教  育 | 女人 | 房产 | 汽车 | 窝窝团 | 财经 | 图片 | 专题 | 访谈 | 体育 | 九头鸟评论 | 情感 | 口碑 | 报料 | 调查 | 天天315
|区域 |经济 | 市场 |上市 |专题 |能源 |科教 |证券 |食品 |国土 |风尚 |文化 |媒体 |企业 |活动 |产经与法 | 美容 |医药 | 教育 |人物 |产业 |家电 |证券 |期货 |服饰


产经首页| 宏观经济| 上市要闻 | 环球财经 | 专题报道 | 深度报道 | 新股焦点 | 公司新闻 | 个股研究 | 行业分析| 银行动态 | 基金看点 | 高管声音
首页 > 产经与法 > 正文

艺术圈里的“地沟油”:大师头衔炫目 来路可疑
2011-11-30 06:22:09   来源:   评论:0 点击:

 艺术圈也有“地沟油”  在艺术品市场红火的时候,艺术圈的“地沟油”也在蔓延,伪装成“大师”“国宝”沽名钓誉,误导视听。   “地沟油”大师  笔者从事美术馆工作,经常有热心的朋友向我推荐艺术家,...

 艺术圈也有“地沟油”

  在艺术品市场红火的时候,艺术圈的“地沟油”也在蔓延,伪装成“大师”“国宝”沽名钓誉,误导视听。  

  “地沟油”大师

  笔者从事美术馆工作,经常有热心的朋友向我推荐艺术家,其中自然有才艺出众者,但也常碰到“地沟油”性质的“艺术家”。    
 

  “地沟油”自然需要漂亮的包装,他们往往拥有炫目的头衔,如什么院长、会长、主席之类。但如果细细去查其所谓的画院、协会,大多来路可疑。笔者还曾遇见自称在美术词典中排名高于某艺术大师的某院长,其实这种词典和院长都是可以买的。笔者曾收到过一张令人喷饭的名片,上面介绍道:“徐悲鸿弟子之近邻,自幼得其指教”。看来这人属于非常老实的,他似乎不知道现在已经形成了一种产业,专门为“地沟油”跑江湖提供漂亮头衔、奖项以及著录等,要价不高效果好。因为老板们甚至一些领导对艺术界的情况并不太了解,往往看头衔。曾在本市一字画销售会展上见一富豪对随从交代:“你去把有国家一级美术师、美协副主席、政协委员、中国美协会员以上头衔的画家去给我询个价。”难怪现在某些画家名片印满了各种头衔,以至于-名片是三折的,像奏折似的。还有人觉得那些“地沟油”头衔不得劲,索性冒充正规艺术机构。“有幸”见过一自称“中国美协理事”者,实在觉得中国美协理事就算画得再不济也不至于如此,于是托人去查,结果查无此人。   

  “地沟油”大师自有其独到之处,可能令真正的艺术大师都自叹弗如。参加笔会时,他们出场前呼后拥。曾见一大师在全场人满时最后光临,直奔已有先遣弟子事先守住的一张位居大厅中央的主桌。美女弟子左右磨墨铺纸。他迟迟不开笔,左顾右盼,喷云吐雾,作思考状,吊足观者胃口。正当众人懈怠时,此大师断然大喝一声,一支大笔吸足了墨彩,重重地朝纸上挥洒下去,观者中弟子的惊呼声又连成有序的互动。   

  一番折腾后,大师突然将笔洒脱地扔进大水盂,溅起一片黑透的污水。他面露满足状,对众男弟子喝道:“去把那些活儿干完!”立刻,众弟子齐刷刷地一字排开,在那八尺宣纸上捣鼓出一张“江山如画”来。   

  女弟子们则在观众群中开始宣传:“大师的作品要×万元一尺,供不应求” “××门城楼,××会堂都有收藏。“拍卖更要到十几万元一尺。”有分工拍照的弟子,见领导离大师近了,赶紧猛拍一气。在女弟子散完一通名片后,有商人状的黑壮汉早已上前,或与大师争相合影的,也有一边去与女弟子窃语询价的。

  “地沟油”国宝

  “地沟油”在收藏界同样盛行。

  曾见网上某人把马未都的藏品说得一钱不值,而且听上去理论深厚、言之凿凿。于是忍不住去搜索这位高人的藏品,期待一番惊艳。不料不看则罢,一看大失所望,到底是些什么货色就不必详说了。   

  这些收藏家“珍藏”的大多是“国宝”。红山或良渚文化古玉、商周青铜、唐朝秘色瓷、宋代五大名窑、元青花、明清官窑等稀世之珍最受“青睐”。   

  他们不仅藏品惊人,“理论造诣”也惊人。其似是而非的理论常常把真正内行的专家也说得不知如何应对,譬如他可以把某种文物的化学成分倒背如流,让人不得不佩服其“专业”。   

  他们中间有的人还摇身一变成了“鉴定家”,对市场上制假贩假现象显得深恶痛绝,乐于传播其鉴别真伪的秘诀。这些秘诀最后引导人们发现,他们手里的才是货真价实的好东西。   

  他们最不能容忍别人质疑其藏品。一旦有人质疑,就立即群起攻之,“伪专家”“学术霸权”等等大帽子甩过去。文博界的专家们见到他们怕,很少有人愿意插手他们的是非,惹不起啊。   

  藏品越糟糕,故事越精彩。收藏界的“地沟油”都有精彩的故事。他们会为自己的收藏讲出基督山伯爵似的故事,让一些不明就里的媒体记者以为撞上了大新闻。所以媒体上经常可以见到他们或者他们藏品的报道。他们勤于结交名流、领导,乐于拍照留影,以增光环效应。   

  “地沟油”性质的收藏家,还得由“地沟油”性质的鉴定家来配合。最为著名的事件就是“泰斗”文物鉴定家集体为滑头商人收藏的“金缕玉衣”鉴定为“出土真品”,估价24亿元。   

  艺术圈的“地沟油”沽名牟利,让人投资受损还在其次,更严重的是,由于其登龙有术,这些人的名利双收会误导社会公众对艺术的理解。误导公众把这些品位低下、技艺拙劣的“行货”,当作真正的艺术品;把江湖卖艺耍把式的做派当作是大师风范。艺术的想象力、创造力和情感力量却被忽视,真正艺术家的价值被亵渎,这才是我们最大的损失。

  特约作者 陈明

  (作者为恒源祥香山美术馆馆长)

声明:同城315诚信网产经登载此文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文章内容仅供参考。邮箱:chanjinghan@163.com

相关热词搜索:

上一篇: 网曝碧生源常润茶是毒茶 消费者谨慎购买
下一篇: 高新兴2亿超募资金拟购亏损公司 15倍溢价遭质疑

分享到: 收藏
相关新闻
友情链接

n>

 

网网络传媒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长江日报报业集团 主办
地址:湖北省武汉市长江日报路2号   邮政编码:430015
联系同城315诚信网: [办公室] 15710082619  
[网站建设]qq:2273883948   [频道合作] 
[广告热线]   [新闻热线] 
关于我们 | 广告刊例 | 版权声明 | 豁免条款 | 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