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而不强
宁波亟须再次转身
每天有数十艘巨轮出入宁波港口,满载着宁波经济发展所急需的石油、煤炭、矿石而来,又满载着宁波制造的产品奔赴五湖四海。但货物吞吐量再大,也无法将财富留住:每年要装卸、吞吐数以亿吨计的石油、铁矿石、煤炭,每年除了缴纳给国家的数百亿元的关税外,留给当地的只有几亿元的装卸、储运费。
较之新加坡、鹿特丹、香港等港口,宁波港口仍以规模扩张为主,在服务功能拓展、产业链延伸、外部环境优化等方面还存在一定差距,“大而不强”的特征依然比较明显。
今年1~8月,宁波-舟山港宁波港区货物吞吐量超过2亿吨,集装箱吞吐量完成981.6万标箱,其强劲的发展势头超过以往任何一个时期。宁波港区货物吞吐量从1980年的326万吨猛增到2010年的4.1亿吨,年均递增17.5%,连续7年居中国大陆港口货物吞吐量第二位、世界港口货物吞吐量第四位;集装箱运输从无到有,由2005年的世界第十五位上升到2010年的第六位。然大则大矣,强尚不足。繁华背后,一股隐忧炙烤着宁波港区。
宁波港航管理部门的一份分析报告指出,宁波港区“大而不强”突出表现在:港口吞吐量增长迅速,但仍停留在装装卸卸的水平,商贸物流功能不突出,高附加值功能拓展滞后;集装箱仍以公路运输为主,海陆衔接、水水中转的集疏运网络还不完善;国际竞争力不强,港口、产业和城市的联动性不强,产业带动效应弱,港口配套的港口集疏运体系、金融服务体系、信息平台需进一步建立、完善。
“大而不强”的尴尬与窘况激发了宁波港区“二次奋斗”的冲天豪气。站在世界大港的新起点上,以“三位一体”港航物流服务体系为战略新构想,宁波港区开启了由大而强的新历程。
“三位一体”
宁波强港软实力
宁波港集团总工程师童孟达认为,浙江省提出构建大宗商品交易平台、海陆联动集疏运网络、金融和信息支撑系统“三位一体”的港航物流服务体系战略构想,也是宁波港口未来发展的灵魂。
宁波港集团总裁李令红说,宁波港要成为国际强港,就需要港口或者港口的后方有强大的交易平台、强大的信息化支撑,强大的金融服务的功能,依托集散发展集聚、依托储备发展交易、依托港口物流发展增值服务。
宁波市发改委提供的资料显示,未来几年,宁波将按照国家级综合交通枢纽的定位,重点推进甬台温高速复线、杭州湾跨海大桥杭甬高速连接线等项目建设,构建以市区为中心的“213”高速交通圈。
宁波已经确定重点扶持发展船舶交易、船舶管理等航运服务业,积极发展船舶融资、金融仓储等航运金融服务,探索发展离岸金融业务。同时发挥电子口岸功能,提高物流信息系统应用水平,扶持发展物联网,强化金融和信息支撑。
十大工程
宁波强港之路
在北仑白峰沙湾咀之畔,一座总长872米、陆域面积为123.06万平方米的煤炭接卸泊位正在抓紧建设中。这个叫“穿山港区中宅煤炭码头”的项目将于2012年年初建成投用,届时年接卸能力、装船能力分别可达900万吨和430万吨,成为华东地区最大的煤炭码头。
穿山港区中宅煤炭码头是今年宁波实施国际强港战略启动的首批77个重点项目之一。《宁波市加快打造国际强港行动纲要(2011~2015)》称,宁波要打造的国际强港,是一个货物吞吐能力强、集疏运能力强、港口现代化程度高、综合服务能力强、港口物流功能强、港口资源配置能力强、金融支撑能力强、港城互动能力强的港口。在“十二五”期间,宁波市将致力于打造国际强港,计划重点建设项目达111个,总投资877.03亿元,重点做十大工程港口扩能、集疏运畅通、腹地拓展、物流强港、港口资源要素配置、智慧港口建设、企业主体培育、金融支撑、口岸通关、梅山保税港区示范工程。
《中国国门时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