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务院法制办
征求校车立法意见
来源:中国广播网 11月29日
【网事播报】11月29日,针对近段时间以来发生的校车事故造成学生伤亡的事件,国务院法制办召集公安部、教育部等相关部委征求意见,研究制定校车安全条例。各界人士对此提出了许多建议。
公安部交管局秩序处处长李哲认为,要根据校车的排查情况,建立校车的安全管理档案,然后明确每一辆校车的责任民警和责任单位,逐一签订安全承包责任状,同时严格审查校车的驾驶员资格,并赋予校车与公交车同等的路权,比如可以在高峰时期通行公交车道以及禁止社会车辆通行但是允许公交车辆通行的路段。同济大学交通运输工程学院教授方守恩认为,光靠配备先进的校车,改善硬件条件,并不能从根本上解决校车安全问题,除了保证合格的校车,还要改进交通参与者的意识和行为,完善道路基础设施建设,人、车、路三个方面都做好,才会安全。公众则希望校车安全条例能从部门规章上升为法律制度,使其更有约束力。
牙膏检测未发现
三氯生超标产品
来源:人民日报 11月29日
【网事播报】最近,有关“牙膏中的三氯生可能会致癌”的说法,引发了消费者忧虑:据说牙膏中添加三氯生是行业潜规则,佳洁士、高露洁等大品牌也不例外。对此,中国口腔清洁护理用品工业协会科学技术委员会副主任、国家轻工业牙膏蜡制品质量监督检测中心常务副主任孙东方介绍,我国2008年颁布的强制性国家标准《牙膏用原料规范》(GB22115—2008)规定,牙膏中允许添加三氯生,但含量不得超过0.3%。标准制定过程中进行了大量实验,翻阅了大量国内外文献和资料,与世界多数国家标准是一致的。
据介绍,三氯生主要的作用是抗菌,但其功效在牙膏中并非不可替代,有多种其他物质可以代替三氯生。今年3月22日,欧洲消费者安全科学委员会再次对三氯生进行了安全性评估,并发表了厚厚的《三氯生意见书》,详细记录了医学、毒理等多方面安全实验结果。意见书最后得出结论:在牙膏、洗手液、沐浴露、除臭膏中,以0.3%最大浓度使用三氯生,被认为是安全的。
乳企绑架乳品
新国标说不成立
来源:新华网 11月29日
【网事播报】针对《人民日报》11月28日刊登的一篇题为《谁在制定食品安全标准——专家讲述乳品新国标出台过程》的报道,曝出乳品新国标是由企业起草的。对此,乳企纷纷予以否认,称负责起草的只是最初讨论稿,最终稿要综合各方意见,不代表企业单方意志。
人民日报的这篇报道称,在标准的内部待议稿上显示,巴氏奶标准初稿的起草单位是蒙牛乳业集团,生鲜乳标准由伊利集团起草,酸奶标准则由光明集团起草。11月28日,伊利在发给一些媒体的采访回复中表示,除伊利、蒙牛外,光明、圣元、完达山等国内知名企业都在参与不同标准(至少10个标准)的起草。企业负责起草的只是最初的讨论稿,讨论稿需要提交给专家组进行多轮的技术探讨,最终提报给国家相关部委的送审稿代表了来自协会、专家等各方的意见,不代表企业的单方意志。
据了解,在标准制定过程中,企业配合国家开展一些基础的技术性工作是应尽义务,这同时也是国际惯例。
(本报记者杜吟整理)《中国质量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