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新闻中心 | 娱乐 | 健康 | 教  育 | 女人 | 房产 | 汽车 | 窝窝团 | 财经 | 图片 | 专题 | 访谈 | 体育 | 九头鸟评论 | 情感 | 口碑 | 报料 | 调查 | 天天315
|区域 |经济 | 市场 |上市 |专题 |能源 |科教 |证券 |食品 |国土 |风尚 |文化 |媒体 |企业 |活动 |产经与法 | 美容 |医药 | 教育 |人物 |产业 |家电 |证券 |期货 |服饰


产经首页| 宏观经济| 上市要闻 | 环球财经 | 专题报道 | 深度报道 | 新股焦点 | 公司新闻 | 个股研究 | 行业分析| 银行动态 | 基金看点 | 高管声音
首页 > 行业分析 > 正文

--光伏产业:咽下“拔苗助长”的苦果
2011-11-02 14:15:18   来源:   评论:0 点击:

  “眼看他起高楼,眼看他宴宾客,眼看他楼塌了……”这是出自清代戏曲家孔尚任所作《桃花扇》中的一段唱词,眼下却成了中国光伏产业中不少企业的生动写照。   绿色、环保、高科技……头顶...
  “眼看他起高楼,眼看他宴宾客,眼看他楼塌了……”这是出自清代戏曲家孔尚任所作《桃花扇》中的一段唱词,眼下却成了中国光伏产业中不少企业的生动写照。

  绿色、环保、高科技……头顶众多光环的光伏产业近年来的扩张发展堪比搭火箭:2007年迅速崛起,2008年产能超越德国跃居世界第一;目前中国光伏太阳能电池产量已占到全球一半左右。另据国家发改委能源研究所副所长李俊峰预测,目前中国的光伏产能已足够2020年的市场需求。

  而光伏产业如此迅猛的发展,政府的鼓励和扶植可谓出力不小。近年来,作为七大新兴战略产业之一,中国各级政府为新能源产业的发展在土地、税收和信贷发面都给予了诱人的优惠。日前有温州商人就表示,2008年,在当地市政府大力推广新能源产业的优惠政策下,很多企业负责人跑到欧洲考察太阳能,加之那时货币政策宽松,资质稍微好的制造企业都能拿到银行贷款,于是开始了太阳能全产业链的扩张。

  政府的初衷是好的,希望能够推动企业产业转型,促进地方经济发展。然而,在操作上,不设门槛地纵容“跑马圈地”,对项目重“量”轻“质”,导致投资一拥而上,而在风险提示和行业监管方面却“缺位”,却给整个光伏行业发展埋下了隐患。

  结果,风雨一来,哀鸿遍野。不断恶化的欧债危机迫使德国、意大利等国降低对光伏行业的补贴以及下调上网电价,直接造成欧洲光伏市场陷入萎靡态势——全球70%的光伏市场集中在欧洲地区,欧洲市场的兴衰,直接影响全球光伏制造商的业绩。

  另一方面,光伏是典型的资金和技术密集型产业,而随着国内银根抽紧,不少前期大铺摊子的光伏企业一下子就面临着资金链断裂的问题。事实上,据媒体报道,此前被迫出国逃债的温州“眼镜大王”之所以资金链被拖垮,关键原因之一就是此前其大幅投入光伏产业,甚至不惜向通过民间借贷募集资金投资。

  据悉,在过去几个月里,国内已有50多家太阳能企业倒下,三分之一的企业处于半停产状态。显然,在未来两三年内,光伏产业业将迎来一场大洗牌,不少企业将无奈咽下此前盲目扩张的苦果。而对想要在此期间生存下的光伏企业来说,一场腥风血雨也难以避免。

  这一教训无疑深刻的。对于包括光伏产业在内的新能源产业来说,未来要想健康发展,必须顺应市场经济规律,不能脱离市场需求搭建“空中楼阁”。而政府鼓励产业发展,也应通过更科学的方法来实现,譬如提示风险,完善监管,而不是一厢情愿地“拔苗助长”,否则很可能会过犹不及。

声明:同城315诚信网产经登载此文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文章内容仅供参考。邮箱:chanjinghan@163.com

相关热词搜索:

上一篇:--受益通胀与扶持政策 种业巨头发展后劲充足
下一篇:--国内光伏产业机遇与危机并存中小企业压力趋紧

分享到: 收藏
相关新闻
频道总排行
频道本月排行
友情链接

n>

 

网网络传媒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长江日报报业集团 主办
地址:湖北省武汉市长江日报路2号   邮政编码:430015
联系同城315诚信网: [办公室] 15710082619  
[网站建设]qq:2273883948   [频道合作] 
[广告热线]   [新闻热线] 
关于我们 | 广告刊例 | 版权声明 | 豁免条款 | 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