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年信托已迈入4万亿时代 四季度增量将下滑
2011-11-25 13:27:34 来源: 评论:0 点击:
策划人语
以往在普通人眼中颇有点神秘色彩的信托业,如今随着其发展已逐渐“褪色”。2011年前三季度中国信托业资产规模达4.1万亿元,而2010年底这一数字仅为3万亿元,堪称爆发性增长。
信托产品发行最火爆的则是房地产信托,2011年上半年发行规模、发行数量同比分别增长137.36%、145.88%。火热的理财产品中也闪现了银信合作的影子,但由于涉及变相融资等引起了监管层的重视,并叫停了其中违规的运作方式。
今日推出的《2011中国金融年终冲刺系列》不仅梳理了信托规模、房地产信托、银信合作等发展现状,也揭示了其中蕴藏的风险。今后信托业如何健康稳定发展是各方共同面对的课题。
1
前三季信托资产规模从3万亿元到4万亿元
前三季信托规模比去年底的3.04万亿元增长34.78%;集合信托增速提升
■本报记者 徐天晓
中国信托行业信托资产规模从2010年底的3万亿元增长到2011年三季度末的4万亿元,只用了9个月的时间。
今年以来,虽然有《信托公司净资本管理办法》的约束,以及传统业务包括房地产信托及银信合作业务受限的影响,但是从受托资产规模增速的角度上讲,信托公司仍然不愧是所有金融子行业中最耀眼的明星。
普益财富信托分析师范杰对《证券日报》记者表示,预计四季度新募集信托资金规模较前三季度有所放缓,信托资产在四季度的增量较前三季度也会下降。
四季度增速放缓
按照信托业协会的数据测算,今年前三个季度,每季度净增信托资产规模约3300亿元。
“按照一般规律,每年的四季度一般是大客户资金回流的阶段,许多客户在年底购买产品的期望并不高,同时由于目前银行信贷方面有放松的迹象,这也会对信托公司产品的发行产生影响,而且明年的信贷紧缩的程度不会像今年这样强烈,从银行信贷的角度来讲,信托公司明年产品发行的外部环境不会像今年这样好。”范杰认为:“四季度末的信托资产规模应该会有进一步增长,但是增量不会像前三季度这样迅猛。”
用益信托分析师李旸也对本报记者表示,今年前三季度信托资产规模的增速超出了用益信托的预期,但是今年四季度受到净资本等因素的影响,行业信托资产总量增加的同时,增速环比会有所减缓。
加速跑的发展时期
信托业协会公布的数据显示,截至2011年9月30日,信托公司受托信托资产规模已经达到了4.1万亿元,与去年底的3.04万亿元相比增长了34.78%。
渤海证券研报预测,预期随着我国经济增长以及居民财富的增加,对专业财富管理机构的需求将进一步提升,信托行业的发展空间将更加广阔。预计2011年的信托资产增速将在40%左右,受规范银信合作业务以及加强房地产信托监管的影响,预计未来几年信托资产的增速将有所下降,但仍保持在20%左右。
从金融各子行业横向对比的角度看,2008年信托资产总规模为1.23万亿元,仅占全部金融行业资产总规模的1.8%,而到了2010年年底,信托公司3.04万亿元的资产规模已经占全部金融行业资产规模的2.9%,增速在各子行业中排名第一。分析人士指出,按照今年信托资产规模的增长速度,预计今年底这一占比将显著提高。
集合信托风生水起
然而,仅仅从总规模的角度上谈论管理能力,4.1万亿元的信托资产或许有些“虚胖”,要反映信托公司总的管理能力的提升,集合信托资产的规模更有说服力。
虽然目前单一类信托业务仍然占信托资产的比重较大,但是集合信托所占比例近几年已经出现了显著的上升。根据信托业协会公布的数据测算,单一类信托在新增信托中的占比2008年时高达93%,集合类仅占7%;但截止2010年底新增集合信托的占比已经上涨至19.27%;而根据今年三季度的数据,新增集合信托的占比已经升至30.97%,达6600亿元,余额更是超过11496亿元。在以银信合作为主的单一类信托受限的今年,集合信托产品发展的速度极为抢眼。
由于单一类信托委托人往往为机构投资者或者高净值个人,投资的细节往往是指定的,信托公司在其中无需负责较大的管理责任,因此报酬率也比较低;而集合类产品具体的投资方向投资细节则均有信托公司设计管理,报酬率也较高。因此,集合信托占比的增长,一方面意味着信托公司管理能力的提高,同时也意味着信托公司报酬率的提高。
信托业协会的数据显示,今年6月份清算信托项目年化综合实际收益率达到了5.12%,而去年底该数字仅有4.63%。今年前三个季度信托公司实现利润总额184.77亿元,与去年全年相比提高16.38%。
中信建投预计,从去年初的季度数据走势来看,信托业务规模在去年底呈现下降趋势,但收益率呈现较好的上升态势。且实际年化收益呈现上升趋势,信托业务其量的弹性表现更大。2012年鉴于部分管制的放松和需求的刚性支撑,信托业务的量或将出现井喷行情,届时收益率或有小幅下降,但由于信托业务量的强弹性,我们预计信托业收入将有较大增长。
房价拐点来临 四季度房地产信托开始退烧
今年三季度房地产信托产品的占比仅为38.84%,环比下降14.01个百分点,已出现放缓迹象
2
■本报记者 徐天晓
“信托公司靠两只脚走路,一只脚是房地产,另一只脚是证券投资。”有信托公司内部人士对本报记者表示。
信托业协会的数据显示,截止三季度末,房地产信托业务余额达到了6797.69亿元的历史最高值,在全部信托资产中的占比也高达17.24%。与去年底的4323.68亿元相比增长了57.22%,超过了当期信托总资产34.78%的增速近25个百分点。
然而,这一格局正在慢慢转变。
前三季度的高增长或许已是强弩之末。事实上,今年第三个季度房地产信托的增速环比已经出现了明显的放缓。普益财富分析师范杰对本报记者表示:“与三季度6000多亿的的余额相比,今年四季度末的数据应该不会有太大的变动,甚至如果今年下半年兑付产品数量较多的话,这个数字在四季度末下降也是有可能的。”
房地产信托
数量规模增长翻番
据用益信托的数据,2011年上半年包括保障房信托在内,共发行536款房地产信托产品,发行规模达1670.1亿元,发行数量同比增长145.88%,发行规模同比增长137.36%。平均收益率高达9.81%,超出了其他产品平均将近1.5个百分点。今年上半年的发行市场是房地产信托火爆的最好体现。
瑞银预计,今年上半年房产信托带来的收入占信托业务收入的比例超过60%。
伴随着房地产调控而风生水起的房地产信托成了信托公司的赚钱利器,而随之日益高悬的风险也引起了监管层的注意。今年2月份监管层印发《信托公司净资本计算标准有关事项的通知》(银监发【2011】11号),对信托公司净资本、风险资本计算标准和监管指标做出了明确规定,并将房地产信托中最主流的融资类房地产信托业务的风险系数提高到最高3%的风险计提比例。
与此同时,监管层多次约谈房地产业务较为激进的信托公司注意控制增速,加强风险监测。虽然下半年尚未有明确的关于房地产信托方面的政策法规出台,但是上半年火爆异常的房地产信托市场已经感觉到阵阵秋意。
数据显示,2011年第三季度信托公司发行了233款房地产信托产品(含保障房),发行规模为620.91亿元。与二季度相比,发行数量下降了33.05%,发行规模也下降了46.15%。2011年第三季度房地产信托产品的占比仅为38.84%,同比下降了7.42个百分点,环比则下降了14.01个百分点。
用益信托认为,2011年底将是《信托公司净资本管理办法》清算的时间点,部分信托公司的净资本告急,而房地产信托是净资本占用比例最高的产品之一,故多重因素的影响之下,出现了三季度房地产信托产品发行放缓的情况。
四季度增速放缓成定局
未来房地产信托仍是主业
“与三季度6000多亿元的余额相比,今年四季度的数据应该不会有太大的变动,甚至如果今年下半年兑付产品数量比较多的话,房地产信托余额在今年四季度末下降也是有可能的。”范杰认为。
用益信托分析师李旸对本报记者表示:“从长期看来,房地产信托仍然会是信托公司的主要业务,虽然目前因为房地产市场调控的因素使得房地产信托也有所收敛,但是未来市场回暖的话,信托公司在风险合理的前提下仍会继续开拓业务,但是应该不会回到近年来这种火爆的状态,毕竟现在信托公司有净资本管理办法的限制,在融资类房地产信托业务3%的高风险系数下,业务开展的规模肯定也会受到约束。”
瑞银证券分析师汪涛认为,银监会加强对房地产信托的管控,将降低银行与信托公司对房地产行业的风险敞口。新发行房地产信托在四季度进一步减少。不过,对信托贷款更严格的监管将再增开发商的融资压力。随着房地产销售在未来数月趋于疲弱,一些资产负债表过度扩张的中小型开发商将面临财务困难,并可能走向破产。
3
2.2万亿元表外贷款遭急刹车 银信合作难寻增长点
银信合作缺乏良好的投资品种,短期看来难有突破,今年四季度末余额环比应该会持平或稍有下降
■本报记者 徐天晓
有业内人士这样评价银信合作业务:闻着臭,吃着香。
听起来似乎正是如此,依靠强大的平台优势,在没有净资本约束的年代里,信托公司大可以毫无顾忌地帮助银行搭建通道,既不愁客户也不担心管理,虽然收益率低至千三,只要做大规模养活自己也没有问题。
只是这样做直接引发了信贷管控失效,天量2.2万亿元的表外银信合作贷款引发去年7月份监管层的急刹车,直到现在,银信合作业务仍然没有什么大的起色。
用益信托分析师李旸对本报记者表示:“现在的银信合作缺乏良好的投资品种,短期看来发展也难有突破,并且今年信托公司开展的银信合作业务大部分突破了融资类占比不得超过30%的限制,信托公司虽在尝试通过做多投资类业务来变相压缩融资类业务的占比,但是实现起来有困难。今年四季度末银信合作业务余额较三季度来讲应该会持平或稍有下降。”
三季度末银信业务不降反升
去年银监会下发72号文,提醒信托公司融资类银信合作业务余额占银信理财合作业务余额不得高于30%。今年1月20日,监管层下发《关于进一步规范银信理财合作业务的通知》,再次提醒信托公司压缩贷款类银信合作业务,对商业银行年底未转入表内的银信合作信托贷款,各信托公司应当按照10.5%的比例计提风险资本。
《通知》颁发之初,业内人士多认为,银信合作业务的规模将大幅减少,然而截止今年三季度末银信合作业务余额与今年初相比不降反升。
信托业协会的数据显示,截止2011年3季度末,信托公司银信合作业务余额达到了1.67万亿元,在全部信托资产中占比40.83%;2010年底信托公司银信合作业务余额为1.66万亿元,在2010年底全部信托资产中的占比为54.61%。从占比的数据上讲,今年三季度银信合作业务占比有所下降,但是从规模上讲,与2010年底相比则略有增加,甚至与今年2季度相比也增长了3.2%。
李旸认为:“《通知》的考核大限是年底,因此只要产品的期限在年底前结束就没有问题,要反映银信业务的真实情况,或许四季度数据更有说服力。
有业内人士对本报记者表示:“今年新增银信合作业务很多都是由近两年刚成立的信托公司所承接,这些公司因为没有净资本的限制,短期内通过做大银信合作业务规模是‘冲量’的最便捷途径。”
事实上,银信合作业务在投资类产品上今年并没有找到比较合适的方式,这也使得融资类银信合作产品余额占比不得超过30%这一红线显得比较脆弱。
在今年上半年商业银行如火如荼的理财产品热中亦有银信合作产品的影子,由于涉及变相融资,引起了监管等的重视并叫停了其中违规的运作方式。
用益信托研究指出,一是继续沿用信托平台,利用信托受益权的概念做文章。即通过资产管理公司将资金委托给信托公司,用以发放一笔信托贷款,获得一个信托收(受)益权,然后,银行理财资金向其购买此收益权;二是抛开信托平台,直接做委托贷款。银行总行募集的理财资金直接委托分行放贷款,稍微隐蔽的做法是两家银行“对倒”,但是由于监管层的持续打压,目前这两种路径已经被堵死。
“银信合作目前看是一个不温不火的状态,银行与信托双方现在还没找到非常好的利润增长点”,李旸认为:“信托公司的集合理财现在发展的也很迅速,由于双方目前都不依赖银信合作,所以也没有必要在这方面踩‘红线’。”
四季度余额或下降
在信托公司单一类信托业务中,由信托公司自主搭桥成立的单一类信托计划规模及占比正在不断提高。
根据中国信托业协会的统计数据显示,银信合作类信托产品在单一类产品中的占比由2010年第一季度末的81%下降到2011年三季度末的59.22%,下降趋势明显。
中金公司预计,由于银信合作业务的不断规范,单一类信托新增规模在高速增长之后将逐渐下滑,未来融资类银信合作产品将继续受到严格控制。在此之后银信合作业务不利影响的消除将会导致信托资产增速在2013年见底,但是信托业务报酬率较低的单一类信托资产受到银信合作产品相关政策负面影响今明两年增长将会低于20%。
瑞银证券认为,银监会要求银信合作业务并表,进入银行或者信托公司至少一家的资产负债表。对于银行而言,如果银信合作完全入表,那么我们认为银信业务唯一的作用就是通过高收益率来吸收存款。同时净资本管理要求将促使信托公司从规模驱动向报酬率驱动转变,低报酬率的银信合作业务规模会在四季度显著下降。
4
品酒涉矿把玩艺术品
信托公司游走在投机边缘
业内专家表示,由于市场不成熟,投资者应把防范风险放在首位
■本报记者 徐天晓
为博取高收益,信托公司的眼光越来越宽了,尝试跳出熟悉的传统业务,把触角伸向了时下最热门的行业。如投资茶叶、名酒、艺术品及矿产,只是这类游走在投资还是投机之间的信托产品,不知带来的是福还是祸。
业内人士表示,由于这些产品的市场不成熟,投资者在关注该类产品的收益率的同时,更应注意相关市场目前的发展状况以及产品的风控措施是否达标。
用益信托李旸在回答本报记者提问时表示:“虽然今年信托新产品的数量非常多,但是相对于房地产信托等传统业务来说,信托公司仍然没有找到非常合适的替代品,目前也都在观望与寻找中。”
传统业务紧缩 矿产信托异军突起
在房地产信托被收紧的当下,曾被认为“鸡肋”的矿产资源信托在今年第三季度终于得到了“认可”。
用益信托的数据显示,2011年第三季度信托公司共参与发行了35款矿产资源类产品,同比增长169.23%;融资规模高达223.12亿,同比增长315.96%,融资需求暴涨。
除了产品数量及规模的增长之外,另一个明显的现象便是信托公司参与度明显提高,今年第三季度共有19家信托公司参与发行矿产资源信托,而去年同期仅为9家。包括一直以来房地产业务占比较高的中融信托和中信信托今年亦将业务转向了收益同样高企的矿产资源信托。
此外,矿产信托的收益率也一路领涨集合信托产品的收益率,第三季度35款矿产资源信托其平均期限为2.28年,平均收益率为9.77%,平均收益同比上涨19%;而第三季度整体集合信托产品的平均期限为1.92年,平均收益率为9.32%。高企的通胀水平和上涨的通胀预期是推高产品收益的重要因素,另外,根据供给需求理论,日益增长的融资需求也是助推矿产信托收益高涨的重要动力。
分析人士指出,随着年终将至,《信托公司净资本管理办法》中对信托公司净资本要求达标清算日益临近,信托公司尤其是在净资本达标上存在较大压力的信托公司,四季度将会减少高风险系数的房产类信托产品的发行,支柱业务的减少势必使得信托公司寻求其他高报酬、对投资者具有较大吸引力的信托产品,而矿产资源类信托产品便是其中之一。因此,作为一种政府政策鼓励导向的产业,在未来一段时间内,矿产资源类信托产品还将持续一个较快速度的增长。
艺术品信托 家家都想分杯“■”
除了矿产资源信托之外,艺术品信托更是成为了今年信托市场的一朵奇葩。
距离国投信托作为行业首家,初尝艺术品信托的甜头也已经过去两年时光,但是对于这一片新兴的市场,即便是信托业的从业人员,关于是否要去“切蛋糕”或者“蹚浑水”的争论也不曾停止。
统计数据显示,2011年前三季度共发行艺术品信托31款,较去年前三季度增加25款,增幅高达416.67%;而今年前三季度发行规模为410875.5万元,比去年前三季度增加381925.5万元,增幅高达1319.26%。今年前三季度共有11家信托公司参与了艺术品信托的发行,比去年前三季度增加9家,增幅高达450%。
“去年发行基数小是一方面原因,但是确实能感觉到今年有越来越多的信托公司对艺术品信托跃跃欲试。”有分析人士对这本报记者谈到。
不过虽然艺术品信托成长迅速,但是艺术品信托市场的质疑声也很高。“首先估值鉴定就是一个难关,业界尚未有一个公认的、权威客观的艺术品鉴定机构,况且以目前的信托公司来讲,艺术品这种东西也超出了一般员工的认知范围,这就为特定艺术品信托未来价值的增长增加了不确定性。”分析人士指出。
信托行业集中度降低?
除了矿产和艺术品信托,今年集合信托新出现的投资标的还包括酒类、茶、贵金属和ST股等。
瑞银证券认为,在房产信托短期出现回调的前提下,投资方向多元化和投资股权化是信托行业转型发展所面临的方向;产业人才的积累和渠道建设是行业和公司转型的关键,建议关注创新能力和直销渠道领先的大信托公司。
渤海证券亦在研报中指出,从行业集中度来看,2008-2010年间信托资产集中度和信托收入集中度都呈下降趋势,随着近年来大型央企等战略投资者通过重组等方式进入信托行业,整合资源提升信托公司的竞争力,行业竞争进一步加剧。
用益信托分析师李旸对本报记者表示:“除了房地产行业,今年证券投资信托因为受到市场和政策的影响也较为惨淡,但是预计明年的发展状况会比今年好一些;票据类信托属于近期较为火热的品种,但是因为有类融资的性质,盲目可能会引起监管层的警觉甚至干涉。与传统业务相比,因为目前各家尚未找到合适的替代品,且信托行业属于政策敏感型行业,各个信托公司投资的行业集中度会不会进一步下降,目前还很难说。”
“我感觉今年信托公司创新产品的模仿很快,”普益财富分析师范杰认为:“例如近期火热的票据类产品,一家推出后紧接着便有多家跟着模仿,传统的业务收紧,大家也都在寻找合适的出路,从这个角度讲,今年信托公司行业集中度确实有一定程度的下降。”
相关热词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