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酒价格一路踩油门 酒价飙涨欲超酒驾?
2011-12-06 04:34:25 来源: 评论:0 点击:
红火指的是白酒今年销量创下历史新高,而勇猛则是指白酒的价格来势凶猛。另外,品牌文化战今年愈演愈烈,并成为二三线白酒倾力打造的目标。加上两大白酒巨头酝酿多年的掌门人换届问题在今年双双解决。可以说,今年的白酒行业红火异常。
关键词一
涨价是不变的主题
从2011年开始,白酒企业就打响了价格战。而进入四季度,白酒企业的年底涨价潮再度拉开序幕。
贵州茅台作为白酒涨价的领航者,率先在11月底就奏响了涨价的乐章,而涨价的范围也是遍及全国各地。资料显示,去年年底53度飞天茅台的价格在958元,而时下的价格已达到2280元,涨幅在137%左右。而五粮液在今年9月底提价后,其价格开始走出1000元的关口。另外,市场传出,泸州老窖也上调了市场价格,原来卖900多元的普通国窖1573,现在的零售价在1389元/瓶,涨幅在40%。还有专卖店人员告诉记者,洋河、郎酒、剑南春等白酒在今年的涨幅也在15-30%之间。
据《证券日报》记者市场调研发现,今年以来,我国白酒的价格一直呈现出上涨的态势,尤其是一线白酒企业,其高端酒的价格经常上演三级跳,时隔一段时间就跳一级,而每次的涨幅都在10-30%之间。整个白酒市场呈现出一线白酒涨价,二三线白酒跟涨的局面。
茅台10年涨幅接近10倍,而2000元也并非是天花板,在销售人员看来,茅台的价格是“目前一天一个价和一周调一次”,有炒作因素,但也有厂家提价有关。该销售人员还表示,所有的白酒在春节前都会涨价。
对此,中投顾问食品行业研究员简爱华接受《证券日报》记者采访时表示,白酒价格仍有上行空间。预计未来白酒价格仍将出现一定程度的上涨,这一方面是由于国内宏观环境使原材料、人力资本等成本上涨,提价是最为直接保住自身利润额的方式;另一方面,元旦、春节临近,双节对白酒销售的效果加强,通过提价也能够在一定程度上为双节备货,加大企业利润率。
关键词二
发改委两次约谈限价
由于食品行业不断上涨的价格直接影响 CPI 指数,为此,发改委在今年曾经两次约谈白酒企业,要求白酒企业维护社会物价稳定。然而,发改委的几次约谈后企业的执行结果如何呢?
虽然我国的CPI指数近两个月来有所回落,发改委的干预似乎也有成效,因为公开提价的企业确实少了。但是,市场上白酒的价格的上涨幅度并没有少。从中秋、国庆到如今的春节将近,白酒涨幅让人惊叹,就拿茅台来说,从中秋到现在,每瓶飞天茅台的价格涨了接近500元。
从各家白酒涨幅情况一览中透露的信息,就是发改委的几次“用心”,最终还是没有阻止白酒企业的涨价。
关键词三
白酒上市公司不差钱
提价带给企业的是实实在在的真金白银,为此,白酒企业今年又是一个丰收年,且均持有巨大的现金流。
据《证券日报》记者通过WIND数据统计,14家白酒上市公司1-9月份实现营业总收入572.6亿元,实现净利润183.5亿元,平均同比增长分别为45%和72%。作为一线品牌的贵州茅台和五粮液依然占据着霸主的地位,而曾经的“茅五泸”格局在洋河发力后也略有改变,三季度报显示,洋河以净利润、营业总收入分别为21.96亿元和96.97亿元赶超泸州老窖跻身前三甲行列。
对于业绩的增长,白酒企业们答案相同,那就是公司产品在报告期内实现了量价齐升的结果。值得一提的是,记者查阅上述上市公司从2008年至今的盈利情况发现,近4年来,白酒企业都是增长的态势,并且大多数白酒企业在今年三季度的业绩创出历年的新高。
据《证券日报》记者统计显示,除了水井坊、泸州老窖、伊力特和老白干酒等4家企业在前三季度实现的业绩没有赶超2010年的全年业绩外,其余10家上市公司前三季度实现的净利润额已经均赶超了历年来的全年业绩总额。如茅台去年净利润为50亿元,而今年前三季度业绩则是65.69亿元;五粮液去年净利润为43.95亿元,今年前三季度业绩为48.18亿元;洋河股份去年净利润为22亿元,今年前三季度净利润为29.15亿元。另外,二线白酒水井坊、古井贡、山西汾酒等今年前三季度的业绩均赶超去年全年的业绩。
接受《证券日报》记者采访的中投顾问食品行业研究员简爱华则表示,目前,中国白酒市场的一线由白酒寡头垄断,这类高端白酒的全国性品牌效应突出,各白酒厂商间凭借产品品牌、文化底蕴、产品品质、产品价格等方面内容进行全面的市场竞争,竞争较为激烈。
关键词四
企业大打文化牌
在今年具有典型代表的则是山西汾酒和茅台的第一国宴用酒身份之争,汾酒在北京召开新闻发布会剑指茅台国宴用酒身份,并声称汾酒才是当年的第一国宴用酒。在汾酒看来,这样做的目的也是为了还原一个历史,增加公司销售。而多数人则表示,汾酒是在作秀。而在之前,汾酒还表示,“汾酒唯一荣获1915年巴拿马万国博览会中国白酒品牌甲等大奖章”,此消息将茅台和五粮液搞得异常被动。
对此,简爱华表示,对概念的炒作能够增加投资热点,吸引资本入驻,最大程度地放大企业盈利空间,同时赋予产品文化内涵,使白酒成为一种文化产品,有利于加速白酒走上收藏、定制及奢侈品路线的发展趋势。
关键词五
房地产不再是酒企的香馍馍
有人说,2010年-2013年是中国白酒的“黄金三年”。也就是说,连续发力两年的白酒企业,仍然有巨大的发展空间。于是乎,白酒企业们个个摩拳擦掌,试图在好年景下分得属于自己的那一杯羹。
然而,在白酒行业内,一种现象正在蔓延,那就是白酒上市公司开始剥离副业,特别是剥离房地产业务尤其突出。
众所周知,国家对房地产调控的政策一直没有放松,并向趋紧的方向发展。时下的房地产企业的日子确实不好过,成交量下滑、资金短缺都是房地产面临的主要问题,昔日辉煌的房地产业务现在看黯淡无光,为此,白酒上市公司纷纷开始剥离房地产业务,试图在这轮调控中独善其身。
资料显示,今年6月18日,酒鬼酒以6700万元的价格转让中铁世纪山水全部20%股权,同样在房地产业中全身而退。 另外,在11月底,水井坊剥离账面土地成本为5.3亿的郫县房地产开发。在去年年底,金种子以8055.83万元将阜阳房地产开发有限公司98.16%股权转让给金种子集团,全部退出房地产行业。
对此,有业内人士表示,采取剥离房地产业务,将重心放在主业上是白酒上市公司明智的选择。
虽然白酒类上市公司不是很多,但是面对激烈的竞争,做好主业也是硬道理。
另外,作为大消费类商品,在今年大盘十分不景气的大环境下,白酒板块在资本市场上依然飘香,是投资者和券商一致看好的行业。同样,白酒类上市公司股价在今年内的整体走势仍然可圈可点,并且跑赢了大盘指数。
贵州茅台否认奢侈品之论
业内人士称怕影响销售
茅台虽然不承认自己是奢侈品,但是事实上却符合奢侈品的客观要素
作为白酒带头大哥的贵州茅台,遭遇涨价非议的同时,也被与奢侈品划上了等号。
近日,一则关于贵州茅台53度飞天茅台在三年内涨至5000元/瓶、以及正在申请奢侈品的新闻在业内传的沸沸扬扬,茅台再度处于舆论的风头浪尖。
茅台符合奢侈品要素
贵州茅台是奢侈品一事引发的社会效应让茅台似乎很难受,作为茅台“里程碑式人物”的季克良“现身”说辞,足以说明了茅台对事件的敏感度。
资料显示,去年年底53度飞天茅台的价格在958元,而时下的价格已达到2280元,涨幅在137%左右。另外,茅台的销售战略也是专供为主,人员消费高端。加上茅台的“饥渴营销”策略,限量销售导致的“断货、缺货”不断上演。
虽然茅台拒不承认自己的产品是奢侈品,季克良也曾经说:“我从来没有把茅台定义为奢侈品,因为我们的价格,远远比不上动辄几千上万甚至十几万元的红酒和洋酒。”
但是,而动辄2000元以上的茅台和几十万一瓶的年份茅台酒,是酒厂没有定义还是真的不是却是两个不同的概念。
有业内人士表示,所谓的奢侈品就是普通百姓都买不起的东西,如LV,其厂商明明知道有巨大的市场,但是限量生产,保证了物以稀为贵的原则,而茅台酒也是限量销售、计划经济销售,高昂的价格让普通百姓望而止步。有限的人群消费茅台酒,符合奢侈品的定义。
帕蒂国际控股有限公司董事长胡柏清接受《证券日报》记者采访时表示,茅台虽然不承认自己是奢侈品,但是事实上茅台就是奢侈品。
如今,贵州茅台53度的飞天茅台的价格已经到了2280元,近10年时间,茅台的涨幅超过945%。有分析师对记者表示,茅台2000元的价格并非是天花板,还有上涨的空间”。
虽然茅台酒厂没有公开提价,但是有经销商对记者表示,他们提价都是收到市场的调价通知后才调整价格的。
利润三年多涨七成
高昂的价格支撑的则是公司的利润,《证券日报》记者查阅了近几年茅台的年报和季报发现,茅台每年的利润都会增加几个亿,今年茅台的利润将更高于往年。
据贵州茅台2008至今的年报和季报显示,今年三季度的营业总收入已经赶超了去年的总收入,为136亿元。对于利润和营收的增长,用茅台的话自己的话来说,就是其产品量价齐升的结果。
看到茅台逐年膨胀的利润,有人会禁不住问,还是同样的那一瓶酒,但是价格却截然不同,从几十元到几百元再到几千元,虽然有品牌效应,但是,产品的价值和价格因该是相匹配的,如果价格偏离了价值,那么价格回归也是早晚的。
另外,相比与日增高的高端白酒的价格,今年的高端白酒拍卖交易开始降温。在以往拍卖会上,动辄几十万甚至几百万元的陈年茅台拍卖价似乎已经成为过去时。
据报道,茅台典当价一年少了一半。一瓶1985年产品相完好的茅台酒为例,目前华夏典当行估价在4000元左右,而去年这一估价最高曾接近8000元。
对此,有业内人士表示,茅台年份酒经过前期的过度炒作后,有的年份酒的估值过高,产生了巨大的泡沫,建议投资者要谨慎投资。
水井坊嫁入豪门沾光不大
公司称未来会跟随调价
水井坊董秘张宗俊表示,房地产未来有不确定性,剥离地产业务是为了专做主业
被外资控股半年之久的水井坊(600779.SH),近日又有新动作。
日前,水井坊发布公告称,公司将剥离价值5.3亿元的郫县房地产开发项目,这也是继金种子、酒鬼酒之后,又一家宣布剥离房地产业务的白酒上市公司。
对于水井坊剥离地产业务这一动作,四川白酒专家铁犁接受《证券日报》记者采访时表示,“在今年房地产业务大萧条的背景下,水井坊剥离房地产业务,从中长期来看是正确的。
剥离房地产专注白酒主营
水井坊表示,根据公司发展战略,为集中资源发展白酒主营业务,并结合国家宏观调控政策及相关监管规定,公司拟剥离郫县房地产开发项目(公司全资子公司成都聚锦商贸有限公司在郫县拥有商住用地535 亩,账面土地成本约5.3 亿元,目前尚未开发)。“授权管理层聘请中介机构进行资产评估,并拟订相关剥离方案”。
而据《证券日报》记者查阅公司往年公告显示,2009年,水井坊实现营业收入16.73亿元,实现酒业营业收入为11.35亿元,而房地产的营业收入为5.31亿元;2010年,水井坊实现营业收入为18.18亿元,而房地产业务营业收入为6.71亿元,房地产业务同比大增14.9%;2011年半年报显示,水井坊1-6月份实现营业收入6.6亿元,这其中就有来自子公司成都聚锦商贸有限公司的营业收入为4.3亿元,实现净利润达到9132万元。从数字上可以看出,房地产的营业收入在水井坊总营收中的比重在三成左右。
在主营业务白酒还未真正壮大的情况下,把一项对公司业绩有帮助的项目剥离掉,水井坊意欲何在?此举会不会对公司未来业绩有影响呢?
对此,水井坊董秘张宗俊接受《证券日报》记者采访时表示:“地产业务在过去能赚钱,将来却有不确定性,公司将专注于酒业,不再从事房地产。”
会跟随一线品牌提价
外资帝亚吉欧的入驻并没有直接给水井坊带来业绩的拐点。而新东家上任后烧的第一把火就是要打造水井坊高端白酒品牌,并通过帝亚吉欧在海外市场的销售网络进行推广。
而水井坊总经理柯明思也反复强调一句话,那就是“水井坊的定位是超高端白酒”。然而,作为一家二线品牌,水井坊如何来演绎“超高端白酒”将是一个棘手的问题。
对此,铁犁表示,水井坊最近几年的品牌优势已经边缘化,短期内提升难度很大,高端白酒的目标要想实现会比较漫长,水井坊最多是次高端品牌,不会真正成为高端品牌。
事实上,水井坊在2005年以后风光就已不再,潜规则的市场销售,带来的是糟糕的财务状况,品牌也随之下降。新东家的到来确实提升了上市公司的产品出口业务,但是给公司带来的效益并不明显。
不过,水井坊产品“走出去”的价格与茅台一样,价格都比国内要低的很多。
对此,水井坊董秘张宗俊也证明了这点,但是,张宗俊却表示,“出口价格低于国内价格,但是公司不承担所有销售费用,出口收益率高于内销”。
“帝亚吉欧的入驻水井坊,给公司全球性销售将起到帮助作用,但是对于业绩的提升短期内是无法实现的。”铁犁表示。
据公司财报显示,帝亚吉欧接手水井坊半年之久,公司的业绩表现平常。三季报显示,公司1-9月份实现营业收入10.59亿元,实现净利润2.13亿元,在应收下降的前提下,净利润得到了增长与其高端产品的提价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
另外,虽然水井坊的品牌在市场上有了一定的知名度,不过,在国内市场上,茅台、五粮液、郎酒、洋河、国窖1573等品牌占据高端白酒货架的地位,水井坊要想做超高端白酒,那么产品提价则是重要的一环。在“千元”酒竞相上调价格的大环境下,水井坊是否也要提价呢?
对此,董秘张宗俊表示,水井坊会跟随行业脉动,调整相关价格体系。
而在目前掀起的“节前涨价潮”中,水井坊的市场零售价也已上调。北京马甸酒水行销售人员告诉记者,“相比中秋国庆的价格,水井坊高度酒的价格涨幅在15%左右,目前价格为730元左右”。
红酒价格连续两年涨幅超400% 专家称谨防泡沫
上海红酒交易中心市场总监王佳琪表示,交易中心的交易量每月都在增加
茅台是否是奢侈品成为一个导火索,引发了白酒和红酒谁是奢侈品的大讨论。
在茅台集团董事长季克良看来,从来没有把茅台定义为奢侈品,因为几千元的茅台价格远远比不上动辄几千上万甚至十几万的红酒和洋酒。
虽然目前对于茅台是否是奢侈品一事还在争论之中,不过,有业内人士对于红酒已明确表示,红酒已经是奢侈品(局限于国外几大红酒品牌)。
作为国内酒业中的一点红,红酒在近年来发展速度可以与白酒媲美,遍及全国各地的红酒酒庄足以说明了目前的“红酒热”。
红酒投资呈现数字化
经过几十年的沉淀,中国的红酒市场有了质的变化。特别是红酒私募基金的面世,红酒作为投资标的受到了投资人的追捧。
今年6月份,上海红酒交易中线上线运行,紧接着,首家红酒私募基金——鼎红基金相继成立,计划募集资金10亿元。交易中心的上线运行和红酒私募基金的出现,让红酒作为新的投资标的从无形走向有形,可以用数字化来考量。
接受《证券日报》记者采访的上海红酒交易中心市场总监王佳琪表示,中国红酒在经历过非常不成熟阶段后,现在已经有了很大的变化,红酒交易量也在不断增加,交易中心的交易量也是每月增加。
对于红酒是奢侈品的说法,王佳琪表示,由于红酒内在价值的原因,特别是几千上万元的红酒,只能满足小部分人的需求,于是大家把红酒认为是奢侈品。
而资深业内人士胡柏清则肯定的告诉记者,红酒虽然是消费品,但它具有奢侈品的特性。在胡柏清看来,欧洲一些高端红酒的价格上万元和几十万元的都有,而这些酒的产量是限制的,每年仅有5000瓶上市,因此,红酒是奢侈品的说法无可厚非。
不过,中国的红酒市场虽然不断扩大,但是市场上流通的投资产品都是来自国际品牌的红酒,而中国红酒距离奢侈品概念还是有不小的距离。
对此,胡柏清表示,这主要是中国的气候、技术等有关系,因为,红酒在中国起步晚,要做到中国红酒文化还需要有一定的沉淀时间。
红酒投资将更加理性
事实上,红酒消费和投资总量近两年来都有了很大的提升,中国红酒消费市场已经跻身于世界前十名。
而据相关资料显示,国际葡萄酒及烈酒研究机构(IWSR)2009至2010年度对28个葡萄酒与烈酒生产地以及114个消费市场的最新研究报告显示,中国已成为全球葡萄酒消费量增幅最高的国家,成为第八大葡萄酒消费国。
另外,据IWSR调查数据显示,中国葡萄酒消费量在2004年至2008年间的增幅高达80%。2009年到2013年期间,中国的葡萄酒消费增幅预计为31.58%,将达到12亿6000万瓶,几乎相当于适龄饮酒人群人均年消费一瓶。2013年中国葡萄酒消费量预计达到2004年的2.5倍,成为世界第七大葡萄酒消费市场。目前,进口散酒本地包装的“中国制造”葡萄酒占据全国葡萄酒消费市场的88.2%。
在国外有着300多年投资历史的红酒,随着国内市场的不断壮大,红酒投资从盲目投资向理性投资在转变。
据了解投资者参与红酒投资的方式主要有三种,一种是直接向酒庄购买,在流通市场上获得红酒;一种则是向酒庄认购或者通过中介机构认购红酒期酒;还有一种则是投资红酒基金,由专业的投资人士代为投资交易。
鼎红基金的诞生,也给了普通投资者投资红酒更多的机会。鼎红基金表示,鼎红基金一共有5期,每期为2亿元人民币,期限为5年,预计年净回报率15%,而5年到期后,将按清算价现金收回,同时投资者也可将清算价的30%折成酒。
面对不断壮大的红酒消费和投资市场,胡柏清表示,红酒的价格已经连续两年涨幅超过400%,红酒价格泡沫已经形成,受下半年经济下滑、国际红酒投资大幅下跌的影响,目前,中国的红酒投资存在一定的风险,此时投资要更加谨慎。
“另外,由于目前市场上红酒的假酒较为严重,随着网络信息的发达,投资者了解到的信息量加大,未来的投资会趋于理性。”胡柏清表示。
相关热词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