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道堰“土地财神”的游戏
600余户2000余农民从村落“安置”到“楼上”,宁寻他途,艰难谋生。方圆2.5公里沦为工地,杂乱无章生满“小产权房”。
满镇野楼盘,建的疯狂,卖的惨淡。就是这样一个三道堰,刚被评为“十大四川最美村落”。
所谓产权 实为欺骗
三道堰任何一家小产权房售楼中心,售楼小姐都毫不讳言地告诉购房者,尽可放心买,绝对有政策保证,并信誓旦旦说,在交房两年内办理好土地证,并可以分户。
“既然有政策保证为什么不可以贷款呢,让银行贷款进行按揭吗?”在水乡中南海售楼部,售楼小姐回答记者提问:“要一次性付款。这一次性可以分期:签合同时付50%,房屋封顶时付40%,交钥匙时付10%。”
记者了解到,他们的购买房屋不是签的购房合同,而是安置协议。有以开发商的,也有镇政府安置项目部的。
《土地法》和《中华人民共和国城市房地产管理办法》规定,完整的房地产权包括房产产权和房屋之下的国有土地使用权证两项。而所谓“小产权房”,大多是在城市近郊的农村集体所有的土地上进行的房产开发项目,主要是出售给城市人口。购房业主拿到的房产证不是由房地产登记机关颁发的,而是由当地乡镇政府甚至是村民委员会出具的。
三道堰小产权开发商、售楼小姐,甚至该镇副书记李旭,都辩称他们的房子有产权。其实他们依仗的“产权”,就是郫县建设局发的“村镇房屋所有权证”。所谓“村镇房屋所有权证”是否有法律依据,还是个巨大的疑问。
《土地法》第43条明确规定,村民集体所有的土地只有在“兴办乡镇企业”、“村民建设住宅”和“乡(镇)村公共设施和公益事业”三种情况下,才能转作建设用地。第63条进一步规定,“农民集体所有的土地的使用权不得出让、转让或者出租用于非农业建设”。成都市人民政府第18号文件精神亦同此。
三道堰“小产权房”,万变不离其宗,都属于非农业用途的建筑用地,多是违法或者违规操作的产物,不能被出售,更不能欺骗性销售。
卖地游戏 谁在渔利
无论是新居工程还是纯粹小产权开发,最终的目的从理论上说都是为促进城乡统筹,最为核心部分是要让农民获益。但事实并非如此。
50多岁的老刘,是三道堰镇八步桥村农民。虽已搬进新居,但仅靠小烟摊维持生计,十分清苦。他告诉记者,想把一套140多平米的房子卖掉。但现在三道堰镇遍地是楼,同是无产权房,沿街叫卖,生意比自己的烟摊还冷清。走访三道堰,老百姓失之甚多,得之甚微,怨声载道,此不再累述。
有人给记者算了一笔账,以“水乡庭院”楼盘为例,占地20亩,建筑249套房子,总面积为2万平米。从目前卖的价来看,是1800元/平米,总收入为3600万元,保守的获利是35%,开发商至少可以获利1000万元。
“水乡庭院”,“云溪山房”,“水乡颐苑”,“东方威尼斯”,“水乡中南海”,“水上芙蓉”等10多个楼盘他们称是新居工程,是政府项目。仅这些楼盘就占地几百亩,且他们没有一家是通过招投标拿到的。按照有关规定,政府项目超过200万元投资的都必须进行招投标。
新居工程用地的路径是:政府征用农村土地,将集体所有的土地变成宅基地,再给开发商,或者和政府联合做。
“水乡庭院”楼盘一位工作人员对记者说:“政府在其他地区买了几十亩宅基地指标,总的保持三道堰镇的土地红线不变,这样我们的房子就可以卖了。”
一位村民告诉记者:“正规的商业楼盘都有相关职能部门的监管,我们这里的楼盘连监督都没有,其质量实在令人担忧。有的完全没有按照国家要求建设,更没有政府部门给他们发预售许可证等证书。这些小产权房的质量又有谁来负责。”
“他们只为多搞钱!”采访中,村民多次发出同样声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