而在贫困标准提高之后,康晓光称将会给财政上带来压力,但他也表示这是政府应有的投入。近年政府财政收入提高不少,应该用来促进公平、扶贫济困。
康晓光称,扶贫投入各省不一,富裕的省份自己解决,贫困的省份则要有中央的财政支付,贫困省份缺多少钱中央就补多少。而据他估算,标准提高之后,中央和地方财政投入要比现有的增加四、五倍。
扶贫投入监管追问
提出上调贫困线标准的沈雯曾告诉本报,过去20年,现有贫困线下的人口,其生活状况与社会平均水平之间的差距并未缩小,而是在扩大。贫富差距的扩大,为中国未来的发展埋下了经济、政治方面的巨大隐患。
而在专家看来,此次扶贫标准的提高一定程度上也能缩小收入差距。吴国宝表示,标准提高后,更多低收入人群将获得国家和政府部门的扶持,能增加收入、改善能力,有利于缩小农村的收入差距,让更多人分享国家发展的好处。
但扶贫资金与低保的一个差别,便在于扶贫的钱很少会直接发到农民手中。吴国宝称,绝大部分扶贫资金都用于贫困地区的基础设施,比如修路、改水改电。真正用于农户身上的,不会超过30%,70%多资金都用来搞农田建设等物质基础设施和社会基础设施。
而这也带来了扶贫资金的监管问题。康晓光表示,扶贫资金的挪用截留是一个全世界的问题,中国的严重程度仅处于中等。
吴国宝则说,中国在监管的制度层面没少下力气,财政部便搞了很多扶贫资金监管措施,比如制定扶贫资金使用条例,建立扶贫资金管理信息系统等。近年由于地方财政资金增加,中央财政对中西部财政转移比例很高,贫困县不需要靠这个资金来发工资,因此截留的比例比较小,但仍存资金不能及时到位的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