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新闻中心 | 娱乐 | 健康 | 教  育 | 女人 | 房产 | 汽车 | 窝窝团 | 财经 | 图片 | 专题 | 访谈 | 体育 | 九头鸟评论 | 情感 | 口碑 | 报料 | 调查 | 天天315
|区域 |经济 | 市场 |上市 |专题 |能源 |科教 |证券 |食品 |国土 |风尚 |文化 |媒体 |企业 |活动 |产经与法 | 美容 |医药 | 教育 |人物 |产业 |家电 |证券 |期货 |服饰


产经首页| 宏观经济| 上市要闻 | 环球财经 | 专题报道 | 深度报道 | 新股焦点 | 公司新闻 | 个股研究 | 行业分析| 银行动态 | 基金看点 | 高管声音
首页 > 市场消费 > 正文

美国过半婴儿卫浴品可能致癌 涉及强生帮宝适等
2011-09-28 11:46:20   来源:   评论:0 点击:

美国一个旨在倡导化妆品安全的非营利组织对美国市场上婴儿洗浴、护肤和化妆品检测后发现,其中过半含有可能致癌物,由此呼吁美国食品和药物管理局完善化妆品安全规范。 检测发现 多半产品落马 据新华社电《...

    美国一个旨在倡导化妆品安全的非营利组织对美国市场上婴儿洗浴、护肤和化妆品检测后发现,其中过半含有可能致癌物,由此呼吁美国食品和药物管理局完善化妆品安全规范。

    检测发现

    多半产品落马

    据新华社电《华盛顿邮报》13日报道,这个名为“安全化妆品运动”的美国组织共检测了美国市场上48种婴儿洗浴、护肤和化妆品,包括泡泡沐浴露、洗发香波、护肤乳液等。

    结果发现,其中32种产品检测出微量对二恶烷,23种产品检测出微量甲醛,17种产品同时含有这两种化学物质。

    对二恶烷和甲醛均在美国环境保护署列出的“可能致癌物质”名单中。

    此外,多家知名化妆护肤品牌在报道中遭点名。

    不过,“安全化妆品运动”说,这两种化学物质之所以没有在产品外包装印制的成分一栏内列出,是因为它们并非厂商有意加入产品中,而是在生产过程中产生的副产品。化妆及护肤品中一些成分随着时间推移混合分解后可能产生甲醛;而发泡剂和环氧乙烷等类物质混合时则可能产生对二恶烷。

    “我们的目的不是警告家长。”文章援引“安全化妆品运动”发言人斯塔茜·梅尔坎的话报道,“而是提醒家长,一些自称温和、柔顺的产品其实受一些根本没有必要(加入)的物质污染。”

    厂商叫冤

    符合美国标准

    据新华社电遭点名的婴儿化妆品生产商表示,他们的产品严格遵守相关规定。

    “(美国)食品和药物管理局与其他国家的相关机构均认为这些微量(物质)含量属安全范围。”一家美国知名化妆品公司在一份声明中说,“我们所有产品均符合甚至远低于国家制定的含量标准。”

    《华盛顿邮报》报道,欧盟已禁止在护理产品中使用对二恶烷,但美国食品和药物管理局尚未出台针对洗发香波、护肤乳液等护理品中对二恶烷含量的安全标准。

    美国一些健康团体担心,政府没有认识到个人护理产品中化学物质对人体的累积影响。“我们发现的(化学物质含量)水平相对较低。”梅尔坎说,“但问题是,我们在多项产品中发现微量致癌物质,其中多种产品我们每天都在使用,也就是说我们每天都暴露在低含量化学物质中。它们不是最安全和最纯净的产品,家长们需要知道这一点。”

    国际观察

    警惕名牌也有“隐患”

    美国是目前被公认为世界上产品供应“最可靠”的国家之一。然而,如今从美国也传来了越来越令人“吃惊”的消息。2003年,我国曾查出从美国进口大豆中,有毒物质麦角含量超标,携带有危险性杂草;2007年美国的口红产品被查出含铅量超标,致使许多人一时间难走出“毒吻”阴影。近年来,“有毒产品”越来越靠近最脆弱的人群——婴儿一代。比如,含有能引发癌变物质的有毒奶瓶,含有毒性阻燃剂的有毒玩具等。

    美国媒体13日称,美国倡导安全化妆品的机构研究发现,超过50%的婴儿沐浴产品和护婴用品中含有引发皮肤病甚至致癌的化学物质,产品中包含我国消费者熟知的某些知名品牌,其所含有有毒化学物质一直没有列于成分表中,也一直未有警告标识。该机构称,这两种有毒化学物并不是生产产品所必需的用料,只是配料以及防腐剂所产生的物质,含量很小以至于不用列出。

    在美国的商标法中,此种不列出的做法是被允许的,但潜在的风险却不容忽视。把各种可能的隐患“隐藏”、让消费者长期蒙在鼓里,这是漠视消费者知情权的表现。

    或许,类似的“惊人”消息已不足以“惊人”。因为产品安全并非是新问题,更不是每年只有在“3·15”才值得关注的问题,这是与日常生活息息相关的问题,是与企业道德、与社会监督、与法律完善紧密关联的大问题。但在清晰的数据面前,消费者将会“发现一个,弃用一个”。当然,这种做法可能不能完全解决产品存在的隐性质量问题,但持续的“警醒”是必需的,某种程度上会起到“潜移默化”的效果,促使消费者“擦亮眼睛”。科技的进步使我们的生活方便快捷,生活质量不断提高。但当你随意拿起一个产品,翻到背面看它成分时,会不会想问“这个,安全吗?”这本身就是消费者自我保护意识的进步。(来源:《广州日报》)

声明:同城315诚信网产经登载此文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文章内容仅供参考。邮箱:chanjinghan@163.com

相关热词搜索:

上一篇: 东莞在售儿童文具抽查合格率为79.3% 晨光、小青蛙存在安全隐患
下一篇: 上海曝光Hallmark品牌童装甲醛含量不符合国家标准

分享到: 收藏
相关新闻
友情链接

n>

 

网网络传媒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长江日报报业集团 主办
地址:湖北省武汉市长江日报路2号   邮政编码:430015
联系同城315诚信网: [办公室] 15710082619  
[网站建设]qq:2273883948   [频道合作] 
[广告热线]   [新闻热线] 
关于我们 | 广告刊例 | 版权声明 | 豁免条款 | 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