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网上海10月28日电 (记者 俞丽虹、周琳、周蕊) 高价就一定能买到高质量和好服务记者调查发现,奢侈品牌光鲜的外衣背后,存在售后服务不给力、高价难保高质、“歧视性”分销体系、服务质量差、上新速度慢等问题,让消费者“买得肉痛,用得心痛”。
奢侈品难享“奢侈售后服务”
“买的古驰(GUCCI)包包,用了不到两个月就出现了质量问题,GUCCI官网上竟然没有售后服务电话和质量投诉电话。”网友“Tina”说。
事实上,不仅网友无法找到GUCCI的投诉电话,记者发现,中国总部设在上海的GUCCI,无论是拨打114查号台,还是通过互联网搜索,都无法查找到其确切地址或联系电话。
另一知名奢侈品牌爱马仕(HERMES)的销售人员也表示,如果消费者购买商品后有质量或者维修方面的问题,只能到门店去反映,因为“公司没有专门职位的人来负责这方面的工作”。
与国外相比,在华大品牌售后服务标准明显有不同,其中以化妆品牌堪称苛刻的退换货条件为最。
“在美国购买丝芙兰所有产品,都可以在60天内无理由全额退款,90天内以消费卡的形式全额退款,可在中国丝芙兰的退换货条件却堪称苛刻。”在美国留学的张凯悦是这一“歧视性”退货条件的受害者。“我在美国时使用丝芙兰购买的产品过敏,到店里销售小姐二话不说就给退款了,结果在淮海路丝芙兰购买的产品过敏,居然还要三甲医院的证明,我整张脸都红了,他们还要我开证明才能退款。”
记者了解到,中国的丝芙兰不仅不能提供和美国类似的“无理由退货”,其可以退货的时间还不到美国的四分之一。
多位消费者还反映,奢侈品牌往往“只认小票不认包”,没有购物小票,即使是在专卖店购买的正品也免谈维修和保养。
在华奢侈品“五宗罪”
除了售后服务问题之外,在华奢侈品牌还存在高价难保高质、“歧视性”分销体系、服务质量差、上新速度慢等问题。
价格高昂的奢侈品牌就一定代表优越的质量新浪网友“西瓜宝-囡囡”就表示,自己新购买的一款名牌T恤,手洗居然颜色还褪得一塌糊涂,“3000元一件T恤只洗一次就变成和30元的差不多了。”
事实上,国际大品牌在华陷入“质量门”并不是新鲜事。早在2006年底,浙江省工商局对进口鞋类商品进行抽样检测的结果显示,被抽样的46个批次进口皮鞋、旅游鞋中,批次合格率仅为23.91%。这些皮鞋包括路易威登 发布的《2011官方报告蓝皮书》显示,截至2011年3月底,中国奢侈品市场消费总额已达107亿美元,中国已成为全球第二大奢侈品消费国。
“对于不少国际大品牌来说,他们对于中国消费者的权益的重视程度,远远赶不上他们对于中国消费者钱包的重视程度。”上海市消费者权益保护委员会法务部副部长唐健盛介绍,近年来针对奢侈品的消费者投诉逐年攀升。
上海汇业律师事务所合伙人吴冬认为,跨国企业除了品牌形象和产品质量,售后服务质量同样应该优于其他品牌;无论消费者在哪里购买商品,都可以享受到同样高水准的售后服务。
专家建议,国际品牌在拓展中国市场的同时,必须向中国消费者提供与产品相关的一系列的本地化服务。例如,提供产品中文说明书,开设中文网站,以书面的形式约定并且告知有关商品维修、退换等内容,让消费者享受便捷的售后服务。
“国际品牌的门店遍布全球,其售后服务的标准应当是统一的,而不是多重的。”吴冬说,“不能因为购买地点的不同,让消费者遭受区别对待。”
相关热词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