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湛匀教授:住宅市场遭严控 商业地产成新宠
2011-11-02 10:09:40 来源: 评论:0 点击:
陈教授说,“从市场和投资角度来看,商业地产已凸现价值,尽管国际资本市场持续下滑,但对中国投资热情不减,不少投资商的投资已“呼叫转移”到商业地产,购买商铺、酒店式公寓、写字楼等物业,包括一些国际热钱也正寻找商业地产的机会。”
以下是陈教授的精彩实录:
商业地产按商业形态分类包括商业广场、销品茂、商业街、大型商铺、购物中心、休闲广场、步行街、专业市场、社会商业中心、商务楼等,与住宅类是有很大区别的房地产产品,它具有地产、商业与投资三重特性的综合性行业。
商业地产的形式多样,规模也有大有小。规模大的商业地产如销品茂项目,可以达到几十万平方米,规模小的商业地产项目仅几百平方米,甚至更小。一般较大商业地产,整体开发经营,统一管理,以收取租金为投资回报;但也有许多小规模商业地产中住宅、公寓、写字楼等项目底商、商业街等则采用商铺出售、零散经营的模式。我们接触比较多的是社区商业、大卖场和销品茂三种业态。商业地产未来的前景看好,有多种原因:
第一,由于目前对商品住宅市场的调控力度增强,加上货币紧缩政策、银行借款收紧;宏观调控政策紧缩,但国内GDP增长良好;
第二,由于限购和限贷的原因加上防地价、控地王和问责制的政策出台,并且受供应、价格的因素影响,商品住宅市场销售严重下滑;
第三,房地产调控对商业地产的影响并没有体现,商业地产并没有受到政策的限制;政府部门认识和重视发展第三产业的重要性。
第四,市场拉动投资的反弹较大,农村城镇化的发展,休闲经济促进了商业地产繁荣,商业地产的需求明显增加,商业地产开发,具有高收益性。
从市场和投资角度来说,商业地产已凸现价值,尽管国际资本市场持续下滑,但对中国投资热情不减,不少投资商的投资已“呼叫转移”到商业地产,购买商铺、酒店式公寓、写字楼等物业,包括一些国际热钱也正寻找商业地产的机会。
据有关统计显示,2006年至2010年五年内,服务式公寓和住宅的成交比例由44%下浮到21%,而商业及综合物业成交比例由17%,急速上升至全年成交数的50%,现在次级商圈和边缘商圈占的居民消费60%~70%,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高速增长,这些都大大提升零售业商业地产和购物中心租金的需求。目前,中国正处于城市化水平从50%提高到70%的进程阶段,这正是商业地产发展的最佳时机,世界上发达国家的进程也证明这点,比如1852年至1881,英国城市化水平从50%提升到73.6%;日本从1965年至1970年,日本城市化水平从56%提升到70%以上,城市化基本完成;美国于1921年至1970年,美国城市化水平从51.4%提升到73.6%,城市化基本完成。历史经验告诉我们,城市化水平在50%到70%区间,正是完成工业现代化的时期,在这个阶段,一般的特征是经济持续高速增长,商业地产会出现爆发式机会,因此中国房地产商面临新的转型挑战。
如果分析一下美国房地产市场演变进程,不外乎经历了三个阶段。第一阶段,在50~70年代初期,主要由住宅发展商,重点打造旧城改造和郊区住宅产品;第二阶段,在70~80年代初期,主要由专业开发商和投资管理者,重点打造公寓城市写字楼酒店和高档物业,在这段发展时期中,已经从区域市场形式向全国市场进行辐射形式;第三阶段,到了90年代后,主要由地产服务商和投资管理者,重点打造智能化多功能物业,从全国市场辐射了国际市场;而从资金来源来说,已从原来传统银行、自有资金和股东资金转向一批成熟的、认同专业管理能力机构的投资人如保险基金、养老基金等。显然中国房地产市场正过渡到上述的第二阶段。在此特别要提到是象美国Lennar这样的房产企业,他们在不断调整中积极转型,从原来提供具有个性化服务居民住房转向金融商业地产服务商,我们可以从这些企业实践中明白如何在发展传统房地产业务的同时,逐步参与商业地产,并积极对接资本市场的经验。
相关热词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