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4月,瑞典研究机构称,雀巢等品牌生产的部分婴儿食品含有砷、铅等毒重金属,存在安全隐患。随后,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通报,这些品牌在华产品检出的砷、铅等重金属,均未超出中国标准。
类似的“内外标准不一”的问题近年来不时冲击着公众的眼球。去年 )日报》记者表示,对于跨国企业而言,遵循当地的标准在法律上无可厚非,而遵循国内的标准往往意味着相对国外标准执行更低的成本,“企业最终还是追求商业利益,而不是变成标榜自己执行更高的国外标准的道德楷模”。
此外,国内的标准制定过程中背后往往隐藏着利益集团的身影。“很多企业在参与制定标准时吵得一塌糊涂。”这位专家同时指出,要达到更高的标准往往意味着需要进行设备改造等方面的投资。国内和国外标准内外有别有其客观原因,也可以把标准做到欧盟那么高,甚至把他们的标准全部拿过来照抄一遍也行,但是如果大部分生产企业做不到,也是不切实际的。
分析人士指出,目前国内所执行的标准还存在自身的问题。中国工程院院士、中国疾控中心营养与食品安全研究所所长陈君石曾对外表示,一直以来我国存在着两套国家强制执行的标准:一套是食品卫生标准,是按照食品安全法制定的,是卫生部行政执法的依据;另一套是食品质量标准,是按照产品质量法制定的,是国家质检总局行政执法的依据,这两套标准长期并行,且互不沟通,而在实际执行中就可能出现这样的情况:按照一套标准监督检查合格的食品,按照另一套标准就有可能不合格。
一位乳制品专家接受本报采访时也表示,不少发达国家的乳制品标准往往是一本极为详细的书籍,对各种项目有着非常清晰明确的定义,而国内的乳制品标准不少措辞非常模糊、简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