眼皮下的污染企业缘何照常生产 长葛市环保局两年不知辖内企业有无环评手续
■本报记者 王振西 李景林
近日,本报不断接到长葛市楼张乡楼张村村民打来的电话,当地一家企业在生产过程中产生大量烟雾和刺鼻气味,严重影响了他们的生产生活,国家农田水利工程也成了他们的专用水井,并且该企业打着“科研中试”名义经营生产,受到当地相关执法单位的“支持”。
记者赶赴长葛市进行采访调查。在楼张村,记者见到了这家名为 “河南大明化工有限公司”的企业。刚打开车门,记者就闻到一股刺鼻的味道。一位正在厂区附近干活的农民告诉记者,这个厂建成好长时间了,生产的是黑炭,生产过程中产生的大量废气直接排向空中,给当地村民生产、生活带来了严重影响,就在今年上半年该村一组的老百姓还找企业协商赔偿庄稼损失的事情。
记者在现场看到,整个公司分南院和北院两个厂区,其中南院里面堆积着部分黑色原料,一个直径约30厘米的铁烟囱高高耸立着,约有10多米高。
长葛市环保局执法大队负责环境执法的王广慧队长告诉记者,环保局在日常巡查中从来没有看到该企业生产时的场景。“我们去了,经常去,每周都要巡查,没有见到企业生产。但根据巡查时发现的情况,我推断企业是在我们去之前生产的,见过企业的环评,但是批复没批复我不太注意,建设项目由局开发科负责,批复在许昌市环保局或者省环保厅,对该企业我们也没有处罚过。”
企业法人徐小杰称,该企业目前是国家科研项目的中试阶段,没有投入大批量生产,相关的发改委备案和环评还在进行中。
记者随后从省工商局了解到,该公司核准日期是2011年6月8日,经营范围是净化剂生产销售(需审批的未获批准前不得经营)。而记者梳理该企业外宣资料,其中一条是“该公司是2009年建成投产的集科研、生产和销售为一体的新型股份制企业。”记者不禁疑惑,该企业称2009年建成投产,2011年经过工商核准,而作为监管单位的长葛市环境执法大队负责人,两年之内竟然不知该企业环评手续批复没有,竟然没有见过企业生产!
在采访过程中,王广慧队长多次强调,该企业是科研项目。该企业一名负责人也宣称,企业就是为了配合煤炭科学研究总院的中试项目而成立,并称企业名字用的就是煤炭科学研究总院北京煤化工研究分院梁大明副院长的名字。
据了解,根据相关规定,中试项目建设也要办理环评手续。而该企业仅凭一张营业执照就能顺利拿到“中试项目”,并且进行了所谓的“中试”,到底是企业打着“中试项目”的名义进行生产呢还是另有隐情?
当地村民还告诉记者,该企业采用小型农田水利工程取水用于生产。记者从省水利厅了解到,小型农田水利工程作为民生工程,目的是提高耕地粮食生产能力。省水利厅相关人员表示,农田水利工程成了企业的取水井,这明显是不妥的,应立即予以纠正。
11月9日,记者再次来到河南大明化工有限公司进行采访。在工厂附近,记者发现该企业仍在生产,厂区的一个大烟囱仍然向外排着大量尾烟。
据当地一位知情人士介绍,这家企业根本就没有环评手续,但两年来为了能实现顺利生产,他们每年向当地环保部门上交一定数额的费用。
针对此事本报将继续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