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8年,澳大利亚上市幼教集团ABC教育集团宣布破产,导致10万多幼儿无处入托,1万6千多名教职工失业,一度造成严重的社会混乱,联邦政府不得不拨款维持托幼中心的运行并四处寻找接收者。这一典型事例警示并提醒我们,幼教机构所有权的高度集中会形成垄断,而市场垄断则可能带来诸多危险。
近10年来,集团化成了澳洲幼儿教育的重要特点。但这种情况出现的背景是什么?实际效果如何?这是我们在参考他国经验时必须重点考察的。为此,我们查阅了大批有关资料,力图更客观、全面地认识澳大利亚幼儿教育集团化问题。
1990年以前,澳大利亚联邦政府的公共财政投入只投向公立幼教机构和非营利性私立幼教机构,非营利性幼教机构在澳大利亚幼儿幼教体系当中起到主导作用。但是,上世纪80年代以后,在新自由经济思想的影响下,同时,政府出于减少公共支出、增加入托名额、提高幼教 保育中心,一些特殊的原因使之在10年里迅速扩张成为一个有一定规模的教育有限公司。2001年上市以后,ABC教育集团更是通过价格大战兼并了大批其他保育机构。倒闭之前,ABC集团在澳大利亚已经拥有1037个保育中心,占据全日托育市场25%的份额,每年从政府资助给家长的幼儿保育补贴中获得8850万美元经费,一度成为世界上最大的幼教集团。
但是,表面繁荣的背后隐藏着巨额债务危机。由于扩张速度过快,公司的资金链出现严重断裂。2008年,ABC教育集团不得不宣布破产。ABC教育集团破产导致10万多幼儿无处入托,家长无法正常工作;1万6千多名教职工失业,一度造成严重的社会混乱。联邦政府不得不拨款维持托幼中心的运行并四处寻找接收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