涉案超20亿的特大假药案细节公布,全国3700家药店涉嫌售假,许多绝症患者
本报通讯员 洪国任 傅霖 本报记者朱丽珍
11月17日,一场涉及全国29个省区市170个城市,由公安部统一指挥的浩大抓捕打响了,行动摧毁了一个庞大的地下假药生产链条,将近1800名嫌疑人落网,按照药品正品价值计算,涉案金额超过20亿元。昨天,记者再次采访了金华市公安局经侦支队办案人员,了解案件更多细节,还原假药是如何一步步流到 有限公司生产的多个品种,比如治疗肿瘤的索坦,治疗大肠癌的开普拓等。因为包装完整,又有防伪标识和生产批号,光从外观看,根本分辨不出药物的真假。
第三步:销售 全国3700家药店涉嫌销售假药
经过包装,这些成本低廉的假药流入市场,每盒的身价已经达到上千乃至两三万元。有的是零散销售,有的则装入收购来的包装箱里整箱批发。既有治疗肿瘤、癌症等重大疾病的昂贵药品,也有治疗糖尿病的拜糖平等“平民药品”。
网店和小诊所是这些假药的主要流通渠道,这些假药以相对低廉的价格吸引消费者购买。
记者在网上查询后发现,正规医院单价3000多元的索坦,网店只需1500元左右。此外,在这次行动中,一些偏远地区的正规药店也涉及其中。
据统计,全国有3700多家药店涉嫌销售假药。“正规医院的药品采购是招投标的,直接从医药公司进货,情况相对好很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