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津酒VS津酒,红午VS红牛,康帅傅VS康师傅……知名品牌纷纷被“傍”,侵权者披合法化外衣
在天津,提起津酒无人不晓,这是天津市最大的白酒酿造企业,也是我国酿酒行业骨干企业之一,连续被评为“中国白酒工业百强企业”,并于2010年荣获“中华老字号”称号。而最近几年,天津的老百姓却有些搞不明白了,津酒似乎出了一个子品牌——大津酒,凡是有“津酒”的专卖店,旁边必然有“大津酒”专卖店,一些“大津酒”的导购甚至也会说这是一个厂家的。由于这个子品牌的广告宣传力度、市场推广远远高于津酒,其又价格远远低于津酒,因此而迅速占领天津市场。
然而,记者就此采访了津酒集团品牌负责人时,得到的答复却出人意料:津酒和大津酒没有任何关系,是真正的竞争伙伴。津酒是一个工艺全能,设备完善,酿酒、灌装、仓储、经营、 ”品牌胜诉。
但是,企业要主张权利所需要的成本很高,一审、二审到复审一般需要2—3年时间,其所需的费用除了律师费用、诉讼费用,还需要企业高层持续关注所需要的费用,及企业配合诉讼所需要配备的人力物力成本,没有几十万上百万是无法最终胜诉的。
另外,“傍名牌”现在还存在法律认定难度大的问题,一位不愿透露姓名的业内人士向记者介绍这样一个案例,曾经有一家生产视频的企业,品牌叫“苹果”,苹果公司如果主张权利,那这家企业可辩解:你是生产移动终端的,而我是生产视频的,不构成竞争,而无竞争关系、跨行业申请品牌是法律允许的,另外,不是也有一家生产服装的“萍果”品牌吗?你为什么不去告他?
类似难以认定的还有小肥羊案涉及的一家粉丝品牌“小肥羊”,法院裁定时甚至指出,小肥羊是火锅,中国人吃火锅一般会选择涮粉丝,消费者会误认为是同一个品牌,所以裁定“小肥羊”粉丝侵权成立。
山寨品牌:劣币驱逐良币抑或替人养子
由于品牌侵权法律认定难度大、维权成本高而使一些企业、甚至国外的大品牌企业都不愿触碰这一领域,“这样做,短时间可以为某些企业带来经济效益,但长此以往,中国真的成为山寨王国了,中国企业的国际影响会越来越不好,企业竞争环境也会恶化。”
上海通达商标代理有限责任公司侯化崇律师在接受记者专访时指出:法律是低于道德标准的。如果企业仅以不违法作为准则,那这家企业显然也不会成为一家有社会责任的企业。
品牌经营是一种战略性投资,差异化定位是其发展的最核心内容。从品牌形成的过程中来看,一个企业在经营过程中长期所倡导的价值观承诺凝固下来就形成了品牌。消费者所认可的也正是品牌背后的这种承诺,而“傍名牌”并没有这种内置的东西,只是形式上的相近。相反地,如果消费者接受了一个“非名牌”的承诺,这同样也就成为了一个名牌。在消费者尚不成熟的情况下,“傍名牌”往往能够获得更多的认可,这从宏观上形成了“劣币驱逐良币”的不合理现象,从而对整个中国品牌的形成和发展造成了伤害。
再从傍名牌企业的角度看,企业即使合法傍上名牌,如果产品质量低劣,不但损害了大品牌的形象,其自身仍然难以持续发展;而如果企业产品质量好、定位准确,市场发展空间无限,这时傍名牌反而会成为企业发展的天花板,像“大津酒”之类的品牌,多年投入的品牌维护费用其实都在替“津酒”培养品牌,无异于替人养子,得不偿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