卫生间蹲厕的位置旁有一个卫生纸盒,而就在它的旁边,稍显肮脏的瓷砖上贴着一张神秘的纸条。在纸条上,可以见到有1.4斤装、2斤装和6斤装轩尼诗、长颈FOV、人头马等洋酒,而在这些名目下面则有一些类似“老爷、达可、金芳庭”之类的字样及数字。这张纸条引起了办案民警的注意。
警方
假酒销往偏僻乡镇
纸条上写的是什么呢?会不会是勾兑的“秘方”?当商行内的人员被控制后,被询问的商行人员对于办案民警的问题没有给予回答。
有民警猜测,这张纸条应该就是制造这些规格的洋酒的“配方”。也就是说,按照这个“配方”把一些价格较为低廉、劣质的洋酒倒入水桶中,然后混合后再灌装。1.4斤装轩尼诗的“配方”,需要4种不同“搭配”;而灌制2斤装人头马则需要6种“配搭”,一切还有待公安机关进一步调查。
赶到现场的质监、工商部门工作人员则随后对这个窝点内的物品进行了察看清点,当场查扣超过100箱各类洋酒。有质监人员抽取部分已封装的洋酒查看,随后表示需要带回去进一步检验是否为假酒。由此可见,即便是质监部门工作人员,凭肉眼也很难从外观上判断这个窝点内的洋酒真伪。
由于突击行动持续到昨日下午,质监等部门还未能告知这些假酒的准确成分和是否会对饮用人体造成伤害。
昨日晚些时候,一位办案警官告诉记者,初步查实这个造假窝点已经存在一年以上,收购旧酒瓶等利用低劣酒水勾兑假冒高档洋酒,主要销往周边较为偏僻的乡镇。
拷问
如何获得巨额利润?
单瓶价格就超千元甚至万元的假酒,制造的成本究竟有哪些?如何获得巨额利润?
首要关键的是外包装和酒瓶。外包装是消费者识别假酒真伪的最主要依据,但在这个窝点查获的大量单瓶包装甚至纸箱,经办案人员初步判断都是真品。而在市场上,回购这些包装和酒瓶,价格只是几十元到上百元。
这间假酒窝点内不仅有空酒瓶、包装盒,甚至连消费者开封真洋酒时的金属瓶盖、木塞、瓶颈锡纸都统统留了下来——这已经充分说明有人在“蓄意”为造假者提供这些消费后真品洋酒的全部包装,供造假者回炉再造。
在这个窝点内,一台几乎被办案人员误以为是干手器的简易封装器,是封装的主力设备。造假人员勾勾兑兑,放水封装就完成了加工的全过程。造假者还伪造了各型封口标签,让这些假酒看起来更逼真。
有业内人士估计,如果以劣质洋酒来勾兑,每瓶的酒水勾兑成本应该在200元以下,含材料包装的成本也一般可以控制在300元以下。而这对于动辄数千元的真品洋酒,利润无疑是惊人的。
相关热词搜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