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新闻中心 | 娱乐 | 健康 | 教  育 | 女人 | 房产 | 汽车 | 窝窝团 | 财经 | 图片 | 专题 | 访谈 | 体育 | 九头鸟评论 | 情感 | 口碑 | 报料 | 调查 | 天天315
|区域 |经济 | 市场 |上市 |专题 |能源 |科教 |证券 |食品 |国土 |风尚 |文化 |媒体 |企业 |活动 |产经与法 | 美容 |医药 | 教育 |人物 |产业 |家电 |证券 |期货 |服饰


产经首页| 宏观经济| 上市要闻 | 环球财经 | 专题报道 | 深度报道 | 新股焦点 | 公司新闻 | 个股研究 | 行业分析| 银行动态 | 基金看点 | 高管声音
首页 > 市场消费 > 正文

童克震:谁把可口可乐娇惯成了可口可毒
2011-12-03 04:38:43   来源:   评论:0 点击:

  11月28日,长春市民刘某与其子楚某饮用可口可乐美汁源果粒奶优(清新草莓口味),相继发生疑似食物中毒,经送医院救治,刘某昏迷,楚某死亡。临床诊断疑似有机磷中毒。经警方检验认定,剩余饮料中含有剧毒杀虫...

  11月28日,长春市民刘某与其子楚某饮用可口可乐美汁源果粒奶优(清新草莓口味),相继发生疑似食物中毒,经送医院救治,刘某昏迷,楚某死亡。临床诊断疑似有机磷中毒。经警方检验认定,剩余饮料中含有剧毒杀虫剂。昨日,可口可乐中国公司相关负责人称,“同批次留样产品合格。”(12月1日《新京报》)

  大名鼎鼎的可口可乐趟过了中国的“男人河”,也趟过了“女人河”;如此“情深意切”,怎么说有毒就有毒呢?无论可口可乐怎么解释,国人都难容忍可乐产品“面若桃花心如刀”。

  越是爱之深,越是恨之切,本来以为可口可乐公司能在国人的惊魂中召回产品,查清问题,承担责任;可是,可口可乐公司却轻描淡写以“同批次产品合格”敷衍着“有毒可乐”,把责任推脱的一干二净,国人怎么能不伤心呢?又怎么能延伸“可乐之爱”呢?

  生命大于天,安全大于天,可口可乐公司面对市场“有毒可乐”,应该秉承“宁可召回一千,不可放毒一个”的排查,维护、捍卫可乐的安全防线,始终高举健康至上的一贯宗旨;以坚定负责核心和消费者信任。遗憾的是,这边刚爆出“有毒可乐”,那边可口可乐公司就回应“同批次合格”,要说深入细致检查、召回、全面鉴定,根本不可能。也就是说,可口可乐公司采取的是“口头回应”,而不是“调查回应”,骨子里还是“可乐任我卖,有毒我不管”;“感情上”不再对国人“真挚专一”,而是对国人“三心二意”,这才是可口可乐的底牌吧!

  可口可乐“背叛”国人,并不是“早有花心”;而是漏洞百出的法律、国标、监管、监督环境勾引下水的。近年来,洋品牌在我国不轨汹涌澎湃,味千门,骨汤门、汉堡门、强生门等,都在中国市场“横刀立马”,虽然有的被炮轰,有的被打脸,有的被罚款,但都是象征性的“隔靴搔痒”,直接培养了洋品牌在中国“胡来”。到底是洋品牌先天劣根性,还是我国管理自身有问题?不厘清这些是非黑白,管理很难“突出重围”;长时间屡治不效,就是“药不对症”惹的祸。

  强生产品在国内和国外采取双重标准告诉我们,管理心太软把“可口可乐”娇惯成了“可口可毒”。必须从四个方面“下猛药”医治,一是国标要与国际接轨,从法律上堵死洋货低门槛恶行,提升投放市场产品质量和安全系数;二是加大源头监管和市场监管,不能等着“病急才投医”,用好上门突击监管和强化市场常规监管组合拳;三是提高法律成本,让企业违规和监管失责都戴上“刑责紧箍咒”;四是要有疼痛难忍式的长耳性重罚。四管齐下,“可口可乐”还敢“可口可毒”么?洋品牌还敢来中国“玩世不恭”么?(原文来源:齐鲁网)

(责任编辑:高蕾)

声明:同城315诚信网产经登载此文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文章内容仅供参考。邮箱:chanjinghan@163.com

相关热词搜索:

上一篇:中毒门岂容可口可乐自查自纠
下一篇:--我国光伏企业出口量价格双降

分享到: 收藏
相关新闻
友情链接

n>

 

网网络传媒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长江日报报业集团 主办
地址:湖北省武汉市长江日报路2号   邮政编码:430015
联系同城315诚信网: [办公室] 15710082619  
[网站建设]qq:2273883948   [频道合作] 
[广告热线]   [新闻热线] 
关于我们 | 广告刊例 | 版权声明 | 豁免条款 | 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