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日化巨头“联手涨价”到沃尔玛的“假冒绿色猪肉”,从肯德基的“勾兑豆浆”到达芬奇的“保税区一日游”……2011年里, 经济研究中心首席研究员齐晓斋建议,在用“硬规则”对不诚信的企业进行制约之外,也需营造一个公平诚信的消费环境。
业内专家表示,监管部门应改变现时的“被动执法”为“主动介入”,对在市场集中度较高的部分行业是否涉嫌滥用优势地位随意涨价进行调查。占据垄断地位的企业如果要涨价,监管部门可以要求其向公众公布其具体成本和利润情况,并通过类似于公众听证会的形式,决定是否可以涨价。
此外,有关专家认为,应加强行政监督和消费者监督,动员全社会的力量,将不诚信的企业予以约束。通过刚性手段,使伪诈者付出应有的成本,受到应有的法律惩罚。刘春泉建议,借鉴国外的经验,对不诚信企业要提高处罚力度,增加企业的违法成本,加大法律的威慑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