楚天都市报讯 本报记者王昱晔 陈勇 2009年11月,陈玉蓉的命运发生了重大转折。此前7个月里,她每天暴走10公里,奇迹般地减去了重度脂肪肝,让她得以将多存一点钱。
她本是一个凡人,一个平凡的母亲,她的目标质朴而单纯。
就像当年她当选“感动中国人物”时反复说过的:“我从来没想过我会获得这样的荣誉,我只是想救自己的儿子,天底下所有母亲都会这么做。”只要对孩子有利的事,更何况是生病的孩子,她就会去做。
这种保护孩子的天性,我们不忍心称之为弱点,姑且叫它冲动。正是这种冲动,加上她头顶的光环,让一些人看到了利用的价值和机会。
作为一个读书不多的农村妇女,陈玉蓉并不知道她的社会价值和潜在的商业价值。成名后,她被媒体、企业追捧,像明星般耀眼,却又不是真正的明星,没有专业的经纪人帮她辨别各种光怪陆离的圈套,也没有专业的公关团队为她处理舆论危机。
当然,她早已不再需要这些。热度过后,对于那些想靠炒作名人来提高知名度的个人或单位来说,她的剩余价值已经非常有限了。
也许只有从这个时候开始,她的生活才真正可以归于平静。选择在此时说出真相,她的目的已不是为了辩驳,而是为了给那些真正关心她的善良的人们一个交待,也是留给自己的一份纪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