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 首页 | 新闻中心 | 娱乐| 健康| 教  育| 女人 | 房产 | 汽车 | 窝窝团 | 财经 | 图片 | 专题 | 访谈 | 体育 | 九头鸟评论 | 情感 | 口碑 | 报料 | 调查 | 天天315 d|区域 |经济 | 市场 |上市 |专题 |能源 |科教 |证券 |食品 |国土 |风尚 |文化 |媒体 |企业 |活动 |产经与法 | 美容 |医药 | 教育 |人物 |产业 |家电 |证券 |期货 |服饰
产经首页| 宏观经济| 上市要闻 | 环球财经 | 专题报道 | 深度报道 | 新股焦点 | 公司新闻 | 个股研究 | 行业分析| 银行动态 | 基金看点 | 高管声音

千亿公司债积压推升利率破7% 发行潮戛然而止 2011-09-24 12:02:30   来源:   评论:0 点击:

  董云峰   “本来我们马上就要发行一只公司债的,但最终决定先不发了,因为实在不容易发。”一券商人士近日向《第一财经日报(微博)》记者表示。   在近期信用债市场陷入低迷后,公司债遭遇了严峻挑战...

  董云峰

  “本来我们马上就要发行一只公司债的,但最终决定先不发了,因为实在不容易发。”一券商人士近日向《第一财经日报(微博)》记者表示。

  在近期信用债市场陷入低迷后,公司债遭遇了严峻挑战。上述券商人士表示,目前上市公司待发行的公司债规模超过1000亿元,接近过去两年公司债发行量之和,但发行越来越难。

  Wind数据显示,截至9月22日,今年以来上市公司累计发行了1108.2亿元公司债,而去年全年的发行量不过603亿元。

  除了业已实施的公司债发行计划,目前正在准备发行(包括董事会预案、股东大会批准以及证监会核准)的公司债规模合计1200.8亿元,其中经证监会核准、待发行的公司债为340.6亿元,包括华锐风电与金风科技(微博),拟分别发行至多58亿元、50亿元公司债。

  发行潮戛然而止

  据媒体报道,2011年以来,证监会对推进公司债发行高度重视,开始在上市公司发行公司债中试点实施“绿色通道”制度,使得公司债审批大大提速。

  随着发行效率和发行成本优势的凸显,2011年以来公司债发行井喷。本轮公司债“大跃进”在今年6月份进入高潮,当月公司债发行量为250.50亿元,为公司债问世以来单月发行量新高。

  不过,这股发行狂潮在7月份戛然而止。证监会统计月报显示,7月份公司债发行量降至112.40亿元。

  7月正是债券市场最黑暗的时期。自6月底城投债信用事件引发债市集体大跌之后,投资者信心坠入低谷,加之流动性高度紧张,拖累二级市场收益率居高不下,信用债一级市场亦因此发行艰难,尤其是城投债占据主体的企业债市场。作为信用债的一部分,公司债自然未能幸免。

  利率破7%,有债不敢发

  8月以来,由于资金面走向相对宽松,公司债发行重新开始放量。据测算,从8月1日至9月22日,公司债发行量为414.30亿元。然而,与此同时,今年以来的票面利率上升势头愈演愈烈,并未随着资金面的好转而回落,Wind数据显示,8月份公司债发行利率从月初的5.90%涨至月末的6.78%。

  从上市公司披露的发行情况来看,近期多只公司债新债利率达到了中长期贷款利率水平,部分新债利率已经超过7%,其中综艺股份于8月29日发行的“11综艺债”票面利率高达7.5%。

  上述券商人士向记者指出,“目前的情况是有债不敢发,不仅利率提高了许多,基金也没有仓位了。”据该人士透露,某国有上市企业在8月底发行的公司债,其利率达到了7.3%,但发行过程仍然艰难,最终由主承销商包销了一部分。

  “最主要的原因在于城投债风险的突然暴露,让市场的风险意识提高到几乎是前所未有的高度。”某固定收益分析师告诉记者,“现在市场的情况是预期将会有违约出现,最尴尬的地方就在这里了,这就导致买债需求大降。”

  上述分析师并称:“以前市场总是默认没有违约可能,最近欧债危机、美债危机和信用债危机同时出现,使得市场心态扭转。当然,这有助于市场走向成熟。”

  上周,联合资信评估有限公司宣布下调山东海龙信用评级,再度加剧了市场对信用风险的忧虑情绪。中邮证券分析师王博涛分析称:“在当前债券市场信心尚未完全恢复的情况下,风险事件会对债券市场造成负面影响,导致短期信用利差放大、收益率将继续保持高位。”

  实际上,在信用市场整体弱势的背景下,不仅是公司债,由于“市场波动较大,投资人心态不稳”等原因,包括江淮汽车和用友软件在内的多家企业均推迟了短融或中票发行。

  除了信用危机的影响,供求失衡问题亦不容忽视。今年5月,华泰联合证券固定收益部从供求角度,指出了公司债可能成为“交易所不能承受之重”。

  “综合来看,公司债下半年最低供给在1000亿元左右,潜在供给规模在2万亿左右,而保险和基金的需求最大规模在2500亿~3000亿元之间,从短期来看,保险对公司债的需求能够支撑公司债的供给;但从中长期来看,保险和基金的需求远不能支撑公司债的大规模放量。”

分享到: 欢迎发表评论我要评论

声明:同城315投诉产经登载此文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文章内容仅供参考。邮箱:chanjinghan@163.com

相关热词搜索:千亿 公司 积压 利率 发行

上一篇:低市盈率蕴藏成功投资秘诀 下一篇:金利丰证券:铁江现货首次转亏为盈

分享到: 收藏
友情链接

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