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财简评:周小川的讲话,核心内容是防止通胀继续蔓延,但也防止经济出现大的波动。在全球经济一片惨淡之际,防止经济出现大的波动,也就是防止中国经济与外围一起崩盘。这也意味着,遮遮掩掩的结构性放松仍将会继续,尽管这不会获得管理层的正面表态。而结构性放松近期仍未帮助实体经济乃至股市,跨过流动性拐点,因此对股市的提振作用尚未显现。但由于外围企稳,因此周一市场有望企稳2400以上小幅反弹。
由于上周五A股市场底部回抽力度较大积累了一定程度的获利盘,故早盘这些获利盘有所涌现,导致大盘抛压增强,因此,A股市场出现了低开格局。其中,上证指数以2416.23点开盘,向下跳空低开16.93点。开盘后,顺势探至2414.93点后,沪深两市有所企稳,上证指数最高摸至2441.73点。但可惜的是,后续买盘乏力,大盘无奈冲高受阻回落。午市时以2421.09点收盘,下跌12.07点或0.5%,成交量为259.7亿元,渐呈现出萎缩的态势。
从盘面来看,超过七成的板块及个股下跌。之前强势的ST类个股的涨停数量减少至3只,部分ST股开始补跌,要注意风险,同时也说明市场开始进入全面的弱势之中。从板块来看,今天新材料概念股有一定走强迹象,其中4只涨停个股中就有博云新材(002297,股吧)(002297)、中钢吉炭(000928,股吧)(000928)2只是新材料概念股。总体来看,今天的热点较之以往还是较为突出,由此也可以看出,在大盘连续调整之后一些板块及个股逐渐迎来了反弹的机会,但是这种机会总体来看还只是回光返照,不可盲目追高。而从跌幅榜来看,金融板块整体跌幅居前对于大盘形成了较大的拖累,这就是大盘虽然在早盘形成普涨局面却最终再次回到绿油油一片的主要原因。
中国平安(601318)午后暴跌,主要受六大利空传闻影响:传闻一:比利时富通集团爆发财务危机,中国平安持有富通集团股份,投资浮亏已经超过160亿元。传闻二:汇丰可能正抛售所持平安股权。传闻三:受绿城房地产信托业务被调查影响,平安作为绿城主要信托融资伙伴,被大基金减持。传闻四:明日有一国际评级机构和机构投资者做有关中国房地产评级的电话会议,地产股不被看好,平安也受牵连。传闻五:再融资。传闻六:在经历承销胜景山河(002525,股吧)丑闻、保荐项目大面积破发和大比例业绩变脸后,平安证券曾经引以为豪的投行团队开始分崩离析。
从历史情况来看,长假前跌幅巨大之后,长假后"开门红"的几率颇大。今年会这样吗?对投资者来说,在传说中的底部,是持股过节待"开门红",还是持币过节规避风险呢?其实,持股还是持币,关键是看节后的市场走势。从去年11月11日起,市场总的趋势,就是下跌。其间虽然有两次反弹,但反弹力度一次比一次低。现在,市场已从当时的3186.72点跌到2433.16点,市场已跌去约24%。过完国庆节,今年最后一个季度就开始了,上市公司三季度也拉开披露的序幕。新的热点将伺机萌发。新的开始,更有利A股在心理上的汰旧迎新。重点还是看外围市场在这一周交易日当中有何表现。
大盘午后崩盘拷问耐性与理性
股指早盘一度冲高,在黄金、有色大幅下挫的背景下,严重超跌后的惜售心理引发盘中被动反弹,但随着中国平安这一重要指标股午后断崖式下跌,上证指数击穿2400点整数关口,指数下方除2010年7月创下的低点2319点外已无险可守,市场信心再度受到重挫。
从外围市场看,欧债危机难解,美国"占领华尔街"游行升级,已有85名示威者被捕,国内则不断有房价拐点、温州民企集体逃亡及担保公司跑路的传闻,负面消息不断使得早已严重超跌的市场难有喘息之机,尽管连续大跌后迟早有短线反弹出现,但早抄底一天就面临套牢噩运,我们在上周五两点半快评《一阳指后恐再入熊途》中已提醒投资者"仓重的投资者仍宜做好减仓的准备,留足现金好过冬",投资者在弱市中宜高度珍惜手中的现金,在收益和风险高度不对称的情况下绝不仓促入场,证券市场也是耐性和理性的角斗场。(广发证券(000776,股吧))
朱平:股市底部的三种可能
有个故事,说有两个乌龟比赛看谁能hold更长的时间不动。这时来了一个专家,问你们两个在这做甚呀?“我们在PK,看谁先动”,其中一个乌龟说道。是吗?专家仔细观察了下他们,指着另一只乌龟说,不对呀,这只乌龟背上还有甲骨文,它是商代的,早死了。真的,第一只乌龟很生气,怪不得那么能忍,原来早死了。这时,另一只乌龟突然抻了抻脑袋,说你才死了。第一只乌龟不服说,不可能啊,专家说你早死了,你所在的时代也早过去了。“白痴,专家说啥你就信啥啊?”,另一只乌龟吼道。
今年股市与2008年的股市非常神似,股市、债市、大盘股、小盘股、中国股市、外国股市统统没有机会,而且黑天鹅事件也不时光顾,所以今年专家的说啥就信啥可能比较杯具。无论是年初的高端装备还是后来的周期复辟或者现在的确定性成长,现在看来,神马都是浮云。要说不同,可能也有两点:一是下跌幅度没有2008年大,二是2008年大多数投资者都来不及逃走,全关在里面;今年一则民间信贷收益不菲,二则不少投资者接受教训,止损观望,所以场外资金倒有不少。
现在投资者都在观望到底何时见底,市场上大致有三种观点:一是民间信贷可能会崩盘,或者欧洲债务会崩盘,引起突发性经济休克,然后股市在暴跌中见底,中外政府再来一次救助,股市再次反转。第二种是政府已没有资源刺激经济,股市进入熊市,底部漫漫。第三种认为中国经济可以软着陆,通胀和资金状况都将会好转,时间大约在年底或明年一季度。而股市的见底则在三个月。
这三种观点的分歧在两个方面:一是我们至今无比憧憬的黄金十年是否早在专家们明确地提出来的时候就开始结束了。现在回忆,那可能是一辈子只能遇到一次的美好年代。首先那时股票不多,公司业务也不复杂,不需要投资者花多少时间或有多少知识才能理解,而且股票一涨,涨一串,买哪个都差不多;其次有一次股改,流通股东额外多赚了30%;第三那些年有些公司的业绩真是好,比如地产、资源、工程机械等,经常连年翻番;最后到2007年股市还吹了一个泡泡,让逃顶者的收益又膨胀了一到两倍,2009年政府经济刺激,杀个回马枪,又能赚一倍。不过从房地产、或钢铁、水泥的人均产量看,那个时代可能随着中国刘易斯拐点的到来,就像真正的甲骨文一样早已过去了。每个经历过这个牛市的投资者应该会永远怀念那段美好时光。
生活还要继续,所以投资者的第二个分歧是,这个时代以何种方式结束,是像麦可阿瑟说的那样,老兵不会死去,他只是调零。还是长江后浪推前浪,市场在低迷中孕育新的牛股。股市在这个时候也就没有任何妥协可言,无论是场外的还是场内,看谁能hold住了。
2400点能否形成底部?
上周五A股市场小幅下跌,上证指数再创近14个月以来的收市新低。因美欧股市暴跌且全球经济前景黯淡,上证指数一度跌至2400点关口。但央行有关官员暗示中国存在较大的政策刺激空间,加上有社保基金获准入市的消息,最终提振大盘收复大部分跌幅。2400点是否将成为新的底部?本周大盘将如何演绎?本期特邀东北证券(000686,股吧)投资顾问经理邓智敏和信达证券研发中心副总经理刘景德共同分析后市。
刘景德(信达证券研发中心副总经理):目前不要轻言见底,大盘整体的下跌趋势没有改变。但短期在目前这个点位肯定有支撑。如果跌破2400点,可能会出现反弹。不过,向上的空间不大。
A股跌到目前这个位置,包括银行股、中国石油和中国石化在内的大盘股本周还会有护盘动作。这些大盘股护盘的结果就是快速拉升指数,产生反弹。但是,这个反弹不好把握。机构在当前位置一定要护盘的。如果本周消息面比较平静,反弹的可能性就比较大一些。但如果外围市场没有好的消息,将会对大盘构成负面影响。不过,市场一两天的走势说明不了问题,短期的技术指标,仅仅对个股有参考,对大盘操作上没有意义。
如果本周出现反弹,上证指数将很难超越2480点,或者说突破不了2500点关口。本周一如果股指下跌但不创新低就应该加仓。不过,总体的思路还是随机应变。既然整个市场下跌的趋势没有改变,那就应该少参与。另外,还是找个股。这一段时间从底部启动的股票不少,强势股的补跌也开始了,像酒类、商业类的股票是补跌的重点。
邓智敏(东北证券投资顾问经理):从技术上看,上证指数创新低之后短期市场呈现抵抗性下跌的特征,股指将不断考验低点的支撑力。现在市场中对2400点这个点位的判断出现较大的分歧。这种分歧就是对于市场长期趋势和短期趋势的分歧。
指数不断进行抵抗性下跌,在底部出现放量的时候,短期形成反弹的概率开始加大,但市场仍然在打开震荡的空间。我们对市场的长期判断是,指数在较长的时间将维持窄幅震荡,波动空间不大,期望一波所谓指数牛市的概率不大。
从政策方面来看,从紧的货币政策现在马上发生改变的可能性非常小,但是财政政策出现松动的可能性非常大。中国对于积极的财政政策和稳健的货币政策做了明确的定位。
熬过最残酷消耗期迎接股市转折曙光
一般而言,反抗者抵抗后再度遭到镇压,他们的情绪和士气肯定比反抗前更加低落。这就是"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的道理。经过连续两周的弱平衡(稳定期)之后,上周三多方终于按耐不住开始反击,结果再度遭到空方的重创,上证指数创下2400点新低,而催化剂恰恰是我们重点警示的欧债危机。
我们认为空方力量依然强大,多方主力利用先破后立的惯性思维展开反击。道理上没错,但无奈敌人太强大了。这种反抗的结果只能是被镇压。唯一的出路是把空头拖进消耗战,等待时机一举将其打垮。当然,消耗战是相当残酷的,对多方来讲将承受巨大的心理考验。
9月16日至9月20日,沪市的成交金额分别为496亿元、486亿元和480亿元。这是2319点以来成交量新低,但还没有达到中级以上的地量水平。这种成交水平可以支撑3至5个交易日的短期反弹,但多方如果脱离"阵地战",转向"攻坚战"或者歼灭战,反弹必然很快结束。周三成交迅速放大至882亿元,增幅超过八成。从动量上看,即使欧美股市不出现暴跌,这种能量集中释放的后果,也必然是受阻于7月18日2826点以来的下降趋势线,也就是20日均线一带。当然,周三的放量长阳也存在外力因素的助推。上周五,证券时报报道了百亿社保资金入市的消息,这是市场潜在的利好因素,可以密切跟踪。
我们说过,9月最后一周开始,市场将进入"高危期",主要的催化剂将是欧美债务危机。这颗蔚蓝的星球已经变成名副其实的"债务地球"。因为债务问题,近两个月以来全球股市都在上蹿下跳。全世界86个国家和地区的债务总和接近45万亿美元,折合人民币290万亿元人民币。这一数字约合全球前五大经济体:欧盟、美国、中国、日本、印度2010年国内生产总值(GDP)的总和。这也意味着,全球五大经济体一年创造的全部生产总值才够把地球的债务还完。若按照全球人口70亿人计算,这86个国家让地球上的每个人背负6428美元的债务,折合人民币4.14万元。
美国其实并不让我们担忧,最担忧的还是欧洲。其中,意大利、西班牙内债比例较大,还有回旋余地,但问题最严重的希腊,就不容易闯过这一关了。希腊政府推出一轮又一轮的紧缩政策,希望留在欧元区解决债务危机,但国内民众压力和欧盟其他成员国利益平衡,使得问题的解决充满不确定性。如果就此退出欧元区,则后果更加严重。信心危机比危机本身更可怕!
中国国内的基本面状况也不轻松。首先是资金压力。央行已经连续10周在公开市场净投放资金,累计投放货币已经高达4000亿元,但这丝毫改变不了资金面的紧张状况。临近月末季末因素、国庆长假、银行应对指标考核、大盘股发行以及筹备补交准备金等,令银行面临多重资金压力。
就在银行内部流动性趋紧的同时,境外流动性又见充裕之势。央行9月21日数据显示,8月份我国新增外汇占款达3700多亿元,热钱压境之势超出市场预期。此外,由于美联储9月21日宣布将采取"卖短买长"的"扭转操作"以压低长期国债利率,热钱压境的风险或将再度加剧。内忧外患之下,央行如何应对,确实是巨大的考验。
其次是经济面。虽然相比欧美而言,国内经济基本面要好得多,但市场的预期却并不令人乐观。因为推动GDP的"三驾马车"都已经跑不动了。最差的恐怕是外需。欧美经济复苏乏力、本币被动升值、贸易摩擦不断,都对出口构成影响。内需疲弱态势也早已显现,主要体现在汽车、家电、房地产的销量上。未来的突破口还是在投资上。
根据我们的调研发现,目前政府主导的投资出现明显下滑,但民间资金主导的投资增长势头不错,特别是制造业固定资产投资,保持了30%以上的高速增长。而政府主导投资下滑的局面,本月开始也出现改善的迹象。今年3月以来,发改委已经停止了项目审批,历时半年后,9月份开始恢复审批,而且速度加快。3月以前每月审批200个项目,而9月份有望达到240个。这说明管理层开始意识到经济下滑局面的严重性,增加项目审批意在平滑下跌速度,防止硬着陆的局面。但这并不能改变市场对四季度宏观经济,以及上市公司三季报业绩放缓的预期。
综合上述分析不难看出,欧债危机、资金面紧张、经济以及上市公司增速下滑,这是大盘继续探底的主要因素。从历史的规律看,9月份从没出现过大底。值得一提的是2004年9月,行情虽有些力度,但只演绎了短暂的10个左右交易日的"出货行情",没有任何代表性。同时,我们不能忘记股市的"四年定律"。如果这个规律依然成立的话,今年10月将是探明大底的月份。"消耗战"虽然残酷,但确实值得一战。
如果按照历史的规律,每年的季初行情是不错的,或多或少有上涨。但我们发现,出现大行情转折年的10月行情,普遍不好,诸如1999年10月、2005年10月、2008年10月等,所以我们要做好充足的心理准备。此外,每一个大底,都有政策利好的配合,消息面一定要格外关注。
风物长宜放眼量。投资其实也需要境界。市场虽然可能会进入最残酷的下跌波段,但退一步海阔天空。如果用10%的下跌空间,来改变市场的预期,换来100%甚至更高的上涨空间,那么这次"短痛"值得忍。预期是很重要的。一件事不怕它糟糕,就怕不知道它有多糟糕。根据我们的判断,10月份可能是各项已知基本面因素最集中释放的阶段,熬过这个阶段,市场可能会豁然开朗,见到曙光。中财网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与和讯网无关。和讯网站对文中陈述、观点判断保持中立,不对所包含内容的准确性、可靠性或完整性提供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证。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承担全部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