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10年1月25日,浙江省未上市公司股份转让试点在浙江产权交易所交易大厅正式启动。
让股份流转起来
浙江省未上市公司股份转让试点平台运行良好
记者 倪冰
由浙江产权交易所按照“统一规则制度、统一交易系统、统一信息平台、统一监管指导”原则,牵头组织构建的全省未上市公司股份转让试点平台,于2010年1月25日正式启动,目前运行情况良好。16家进场公司已经发生股份转让的有8家,占进场公司的50%。上半年试点平台成交金额3324.17万元,成交股数528.35万股。从正式启动至今年上半年累计进场客户4762人,其中:自然人4747人,法人15人。
据浙江产权交易所股权交易中心负责人介绍,股份转让试点按照进场公司股东人数的多少分为两个平台:一是股东人数200人以下公司的转让试点平台,一是股东人数200人以上公司的托管确权平台。200人以下公司的转让试点平台现有杭州的百诚股份、远扬集团,金华的联强数控、天河股份,湖州的久立集团、永达电力和温州的朗诗德等11家公司进场挂牌。200人以上公司的托管确权平台已有杭州的娃哈哈实业、浙江粮油和台州的台州高速、宇星运输及绍兴的咸亨集团等5家公司进场挂牌。两个平台合计进场公司16家,总股本12.16亿股,市值59.02亿元。其中多数为制造业类企业,有7家;食品加工业和地产建筑业各有3家。
未上市公司股份转让试点依托浙江产权交易所,联合省内符合条件的产权交易机构联网运作,目前已有杭州、台州、金华、温州、湖州、舟山等6个地市和义乌、永康、余杭、温岭等8个县市共16个网点联网运作。各网点按照区域划分:地级市为中心网点、县(市)区为地方网点。承担网点业务的机构由当地主管部门指定,分别为:产权交易机构、招投标(公共资源)中心或新设机构。
为提高进场公司的质量和数量,转让试点平台实行了推荐人制度,以省内券商、律师事务所、股权投资机构为推荐人。目前,4家券商、9家律师事务所、2家投资机构作为进场公司推荐人,指定了30名律师、券商投行人员为推荐代表人。6家会计师事务所、4家资产评估公司的近20名专业人员为进场公司提供会计审计、资产评估服务。
据了解,全省各地都非常重视股份转让试点工作。温州市专门成立了股权营运中心,专业从事股份转让业务;湖州市率先出台了鼓励企业进场政策;嘉兴市也紧随其后于近日出台优厚的奖励措施;永康市和舟山定海区也领县区之先,分别发布了企业进场鼓励政策。
各地主管部门一手推进网点建设,一手积极组织公司进场,分别以召开推进会、座谈会,或深入企业进行宣传动员等不同方式,推动和鼓励企业进场。湖州市金融办主任吕行在全市企业进场推进会上说:建设一个平台比推荐一家企业上市意义更大。
试点平台首家上市公司有望在明年产生
股份转让试点平台首批进场的浙江百诚集团股份有限公司(百诚股份00002)今年5月份起停牌,正式进入上市程序。试点平台首家上市公司有望在明年产生。
百诚股份原为省五交化公司,系国资控股企业,改制后发展势头迅猛。进入试点平台后,其经营业绩和发展前景得到了投资者的认可和追捧,其股价也扶摇直上,短短一年多时间,从初始成交价的6元,一路攀升至停牌时的10.50元,公司股东也从进场时的30多人发展到80多人。
“在这里挂牌,提高了企业的知名度,使企业经营更规范,银行授信度也提高了,对我们打开市场很有帮助。”董事长叶惠忠说,未上市公司股份转让试点平台对于企业的宣传作用相当显著,“投500万广告费也未必有这样的效果”。挂牌后,各银行主动上门要予以贷款;各地分销商主动要求加盟代理。
公司上市保荐律师表示,仅从公司股东会一项就证明了试点平台对进场公司行为规范发挥的积极作用。他说,以前公司召开股东会只是临时通知,现在都按照试点规则提前发布公告;董事长也一改以往衣着随意而正装出席;进入平台后的每次股东会决议内容都丰富、真实,行文规范。
浙江产权交易所董事长颜春友:“为企业开办资本市场‘初高中班’”
“促进形成全省上市公司后备资源培育基地”,这句话写在《浙江省未上市公司股份转让试点工作指引》的首页。
“我们这个平台旨在为全省未上市公司提供资本配置服务。”浙江产权交易所董事长、我省改革发展与产权问题专家颜春友直言,“这大大有助于突破浙江地方资本市场平台缺失的瓶颈,是浙江实施‘十二五’发展目标的润滑剂、助推器。”
目前,全省有1000多家股份有限公司,且每年新增近百家,这是浙江优质企业群体。其中只有约20%的公司有机会进入证券市场。“股份可流动是股份公司的天然属性,也是股份公司赖以发展壮大的最重要条件,因此,未上市公司股份转让试点也就成了一种必然选择。”
颜春友介绍说,该项试点经省政府部署开展,由省金融办牵头监管,定位于建立全省未上市公司股份合理流动、资源有效配置的地方资本市场平台。试点以浙交所为中心平台,全省联网,按格式化产权交易方式运作,兼具股份流动与定向私募双重功能,为企业提供差别化、个性化服务,是浙江具有战略价值的重大创新。随着未上市公司源源不断进场,必将大大促进企业优化资本配置,推进行业资本合理整合,提升产业集聚区整体竞争力,培育更多上市公司后备资源。同时还为创业投资、股权投资提供投资机会和退出通道。这盘棋活了,浙江区域性资本要素市场就全盘皆活。
“如果说企业上市是进大学,这项试点就是上初、高中班。让企业先进中学后上大学,这样,大学的质量才会高。因此,两者具有互动互补关系”。颜春友透露说,“第一批进平台的两家挂牌公司,现已进入准备上市程序。”
这项试点自去年初启动以来,规范运行,稳健推进。为最大限度减轻企业负担,浙交所免收公司进场挂牌费用。通过与承担推荐、法律、审计服务的机构协商,中介收费一般不超过5万元。而目前公司在国内上IPO,则需花费数千万元。
颜春友坦言,目前试点平台上挂牌的家数正在不断增加,但远未满足市场需求。“全省未上市公司股权交易年需求量不下数百亿元,充分运用好发挥好这一平台功能,有赖于各级决策层进一步形成共识,工作指导和政策支持到位,各方密切协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