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 首页 | 新闻中心 | 娱乐| 健康| 教  育| 女人 | 房产 | 汽车 | 窝窝团 | 财经 | 图片 | 专题 | 访谈 | 体育 | 九头鸟评论 | 情感 | 口碑 | 报料 | 调查 | 天天315 d|区域 |经济 | 市场 |上市 |专题 |能源 |科教 |证券 |食品 |国土 |风尚 |文化 |媒体 |企业 |活动 |产经与法 | 美容 |医药 | 教育 |人物 |产业 |家电 |证券 |期货 |服饰
产经首页| 宏观经济| 上市要闻 | 环球财经 | 专题报道 | 深度报道 | 新股焦点 | 公司新闻 | 个股研究 | 行业分析| 银行动态 | 基金看点 | 高管声音

吴学安:A股何时告别“圈钱”恶名 2011-09-29 12:57:29   来源:   评论:0 点击:

  中国股市问世20多年来,上市公司“圈钱”恶名一直无明显改观,从企业角度看,融资“饥渴”程度持续不减。尤其是2010年以来,一方面,新股发行提速,中小板、创业板新股每周批量发行,大盘股更是跃跃欲试;另...

  中国股市问世20多年来,上市公司“圈钱”恶名一直无明显改观,从企业角度看,融资“饥渴”程度持续不减。尤其是2010年以来,一方面,新股发行提速,中小板、创业板新股每周批量发行,大盘股更是跃跃欲试;另一方面,再融资规模不断扩大,几大银行先后实行巨额再融资计划,一大批上市公司纷纷跟进,形成壮观的圈钱潮。市场存量方面,“大小非”、“大小限”和高管减持也不断从市场上“抽血”。在这样的背景下,A股全球表现最差,就是投资者对股市圈钱不满的强烈反应。

  市场之所以对上市公司“圈钱”反应强烈,究其本质还是上市公司的治理问题,导致市场认为再融资就是圈钱。因此,如何推动上市公司治理水平不断提高,进一步增加上市公司透明度,促使上市公司、管理层与投资者利益一致成为当务之急。

  上市公司根据自身发展需要,在股市上进行再融资本无可厚非。从A股这些年的发展看,很多上市公司在上市之后,都通过增发等方式顺利进行了再融资,投资项目也给股民带来了可观回报。但再融资怎么融、融多少,这其中不仅有利益的问题,更有“度”的问题。因此,上市公司再融资需把握好市场的“火候”,要顾及广大投资者利益。再融资不仅要有利于上市公司,而且要有利于投资者,更要有利于股市的健康发展。

  对于上市公司再融资的条件,理应作出更严格的规定,不仅要求上市公司的盈利能力达到一定水平,还应要求其对投资者的回报达到一定标准,并且应拉长再融资的间隔期,防止频繁的“圈钱”行为导致A股市场压力急剧扩大。

  在国际市场上,一些上市公司通过事先沟通的方式,与公众股东在分红问题上达成共识,明确在公司股票上市的最初几年内公司不分红,利用公司盈利通过自我积累的方式,满足企业快速扩张期对资金的需求,这些经验值得借鉴。上市公司对资金的取得,不仅可以靠发行股票,还可以通过发行次级债或通过自身的盈利积累来补充。同时,加大再融资资金投资项目的透明度,对于因改变项目或项目终止而闲置的资金,应该设立“退还”机制,从源头上减少上市公司因成本过低而盲目扩大再融资的现状。惟有如此,才有可能切实防止国内A股市场因供应量的急剧扩大而陷入长时间的低迷状态。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与和讯网无关。和讯网站对文中陈述、观点判断保持中立,不对所包含内容的准确性、可靠性或完整性提供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证。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承担全部责任。

声明:同城315投诉产经登载此文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文章内容仅供参考。邮箱:chanjinghan@163.com

相关热词搜索:吴学安:A股何时告别“圈钱”恶名

上一篇:大有能源:重大资产出售及发行股份购买资产暨关联交易之实施情况报告书 下一篇:信达澳银李坤元:四季度选股把握两条主线

分享到: 收藏
相关新闻
友情链接

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