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 首页 | 新闻中心 | 娱乐| 健康| 教  育| 女人 | 房产 | 汽车 | 窝窝团 | 财经 | 图片 | 专题 | 访谈 | 体育 | 九头鸟评论 | 情感 | 口碑 | 报料 | 调查 | 天天315 d|区域 |经济 | 市场 |上市 |专题 |能源 |科教 |证券 |食品 |国土 |风尚 |文化 |媒体 |企业 |活动 |产经与法 | 美容 |医药 | 教育 |人物 |产业 |家电 |证券 |期货 |服饰
产经首页| 宏观经济| 上市要闻 | 环球财经 | 专题报道 | 深度报道 | 新股焦点 | 公司新闻 | 个股研究 | 行业分析| 银行动态 | 基金看点 | 高管声音

如何看待上市公司委托贷款 2011-09-29 13:02:29   来源:   评论:0 点击:

  财经视点   有迹象表明,央行新规致信贷空间受压缩、上市公司“财大气粗”,中小企业融资难等原因正导致上市公司委托贷款额剧增。然而就上市公司本身而言,将大量资金流入“放贷”市场,在短期获利同时,...

  财经视点

  有迹象表明,央行新规致信贷空间受压缩、上市公司“财大气粗”,中小企业融资难等原因正导致上市公司委托贷款额剧增。然而就上市公司本身而言,将大量资金流入“放贷”市场,在短期获利同时,是否损害长远发展,这是一个不可回避的问题。

  有专家认为,在目前的经济形势下,许多上市公司纷纷开始向需要资金的小企业或者房地产行业放贷,当起了债主,上市公司转移委托放贷的行为,应当说是合法的但不合理的行为。这类业务,其实是在一个合法、公开的平台上进行的,且每一个委托放贷,都需要向全体投资者公告,是在阳光之下进行的,这是合法的一面。

  但它恐怕又是不合理,这个不合理性体现在两方面:一方面使上市公司偏废主营业务,因为在目前很多企业缺少资金的背景下,上市公司这种放贷能够获得比较高的收益,这往往会使得很多上市公司不由自主地,偏废自己的主营业务。

  第二个不合理之处就是在侵蚀国家的产业政策。上市公司委托放贷之后,获得贷款者,很可能是不符合国家产业政策,在银行通过正常贷款途径,无法获得贷款的一些企业和项目。

  那在这种情况下,对于上市公司来说,短期内有可能获得一些收益,但同时又在积累着长期的风险。

  央视评论员杨禹认为,之所以有这么多上市公司放贷,一方面是有许多的小企业缺少这个资金来源,另一方面也有很多房地产公司也在寻找资金,这个现象是一个最重要的背景。上市公司的委托放款,也许对于某些中小企业来说,是一个获得资金的一个渠道,但是它是中小企业解决融资难的次要渠道,或者说是一个不合理的渠道。要解决这个问题,最主要的是要打通解决中小企业融资难的主渠道,比如要建立更多的中小银行来直接针对中小企业提供服务;大银行也要开放更多的针对中小企业融资的基本业务等。而对于那些比如说房地产企业,它有违国家的调控政策,试图通过这种委托放款,来获得一些资金的来源,国家有关部门要及时出面,对于委托放款、委托放贷的门槛和尺度,要做出从严的要求。 (新文)

声明:同城315投诉产经登载此文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文章内容仅供参考。邮箱:chanjinghan@163.com

相关热词搜索:如何看待上市公司委托贷款

上一篇:机床上市公司中报出炉,企业利润普遍“瘦身” 下一篇:兴源过滤登陆创业板 9月浙江上市公司再添一家

分享到: 收藏
相关新闻
友情链接

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