业内分析人士指出:“中华企业项目布局主要集中在上海,受调控影响较大。这也会为投资其中的信托项目带来一定的风险。”
中华企业财报,今年上半年中华企业实现销售签约面积69286平方米、回笼资金119768万元,报告期公司实现利润总额为6727万元,同比下降55.3%;实现归属母公司所有者的净利润为2,608万元,同比下降70.2%。
“销售回款基本上是房企信托融资唯一的还款来源,中华企业若想要明年能够顺利完成房地产信托的还本付息,今后抓紧销售将是重中之重。”业内人士指出。
近7000亿房地产信托压顶
明年将迎来更密集兑付
事实上,房地产信托的门槛早已在悄悄地提高。在各方警示之下,今年三季度房地产信托的发行量已现疲态。
根据用益信托的数据显示,相对于2011年上半年,融资方具有一级开发资质的产品发行数量占比减少了9个百分点,而融资方具有二级资质的产品占比增加了8个百分点;融资方资质在二级以下的产品占比下降了2个百分点;保障房信托占比略有上升。
房地产信托仍然属于信托方市场。业内人士对本报记者表示:“与中小房地产企业相比,我们还是倾向于向大型房地产商融资。一方面是大型房企拥有相对优质的项目,同时大型房地产开发商财务会相对透明,同时由于规模效应,单个项目的风险也会被缓冲。”
这也不难理解为何一向重视资金安全的信托资金仍然对绿城、中华企业这些具有较高负债率的房地产企业伸出援手。
“中小房企的优势在于信托公司拥有更高的定价权,收益较高也自然会获得投资者的青睐,但是由于大型房企融资规模较广,对信托融资的需求也较低,收益上与中下房企就会差上一截。”业内人士指出。
不过这一种情形在今年也渐渐发生了改变,随着调控的持续深入,即便是一线房企信托融资的成本也在不断攀升。公开资料显示,去年中华企业与上国投发行的信托计划综合年化成本仍然仅为9%,但是今年下半年由五矿信托发行的投资于中华企业的信托计划,综合年化成本已经达到13.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