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宏观因素主导行情,短期弱势难改
欧债危机依然是牵动市场神经的主旋律, 有迹象表明,市场正对无休止的政治迟疑失去耐心。目前除德国外几乎所有欧元区国债均遭遇抛售,从荷兰到芬兰乃至奥地利,欧元区各国的国债收益率都在上升,这表明欧盟官员难以说服投资者相信他们有能力遏止始于希腊的主权债务危机和确保欧元区能继续生存下去。市场已经开始担心危机会蔓延至法国等欧元区核心国家,而欧洲央行将不得不购买更多欧洲政府债务。
德国拍卖的60亿欧元的德国10年期国债中,有大约35%无人问津,如此大规模的流拍,是自欧元问世以来,从未出现过的。这表明在欧债危机席卷整个欧洲的时候,最强劲的经济体也不能独善其身。目前的局势骑虎难下,如果德国同意欧元债券计划或是就欧洲救助基金达成协议,则意味着面临更大的偿付责任,导致信用风险上升。但如果事情久拖不决,欧债危机则有集中爆发的可能,新的一轮危机将不可避免的发生。在这种形势之下,大宗商品市场始终被悲观情绪笼罩,即使前期工业品已经有了深幅的下跌调整,但市场信心难聚,亦无力反弹,始终处于区间震荡整理的过程,等待宏观面的进一步指引。
(二)供需失衡严重,行情难以向好
伴随着不断上马的氯碱项目,国内PVC市场产能过剩的局面愈演愈烈,尽管行业兼并重组、淘汰落后产能的行动也在继续,但为增强竞争力而上马的大型项目也是层出不穷。近年来国内PVC的产能、产量不断刷新着历史记录,今年前三季度,有三分之二的月份国内PVC月产量在100万吨以上,8月份月产量高达113.8万吨,创历史最高水平。虽装置开工也有降低,无奈产能基数过大,整体供应依然处于过剩状态。
图:2006-2011年我国PVC月度产量对比图 (单位:万吨)
但是与迅速膨胀的产能相对应的,却是PVC消费的低迷。金融危机过后,世界经济复苏乏力,时时面临二次衰退风险,欧债危机则是愈演愈烈,形势危如累卵,国内经济增长也面临传统驱动力下降,新的经济增长点尚未培育出来的转折点,GDP增速持续下滑,消费市场难以提振。
表:我国塑料制品产销情况季度统计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