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握重金的上市公司成为银行理财产品的最大消费群体。
银行理财产品高收益背后的猫腻也引起监管层重视,10月9日,银监会发布《商业银行理财产品销售管理办法》,要求商业银行不得将存款单独作为理财产品销售,不得将理财产品与存款进行强制性搭配销售。商业银行不得将理财产品作为存款进行宣传销售,不得违反国家利率管理政策变相高息揽储等等。
但是,银行理财产品的高收益和相对低风险,似极其诱惑上市公司。
10月11日,中南传媒(601098)(601098.SH)公告,以自有闲置资金2亿元购买中国银行(601988)人民币期限可变理财产品。产品认购日为9月29日,收益起算日为10月1日,到期日为10月21日,预期年化收益率6%。
据记者不完全统计,截至10月10日,今年以来购买理财产品或通过董事会议案,43家上市公司准备购买理财产品,其中18家多次出手,合计购买的理财产品金额累积达86亿元,其中绝大部分都是银行理财产品。尚有25家上市公司的相关议案已通过董事会审议,可随时出手。
后备军箭在弦上
先行者实力雄厚,25家整装待发的后来者也不容小觑,其中包括长安汽车(000625)(000625.SZ)、盘江股份(600395)(600395.SH)等重量级选手,两家公司可使用额度多达5亿元,且能滚动投入。本报记者统计,25家尚未出手的上市公司合计可动用的资金最高可达51亿元。
业内人士指出,由于银行理财产品一般存续期较短,因此该笔资金可以消化的银行理财产品规模要高于其最高额度。
数据显示,上市公司对银行理财产品的兴趣随着银根紧张升温。
今年2月份,银根紧缩的影响显现,资金价格攀升。2月22日,山东威达(002026)(002026.SZ)和二六三(002467)(002467.SZ)均发布有关运用闲置资金购买理财产品的议案,由此成为今年最早新加盟银行理财产品消费者行列的上市公司。
相关链接:
负利率时代有三重忧虑 重新布局家庭理财[图]
银行理财门槛或提至10万 5万仅投资低风险产品
银行理财产品受到追捧 监管剑指“恶意”揽存
银行理财产品销售有玄机 监管剑指恶意揽存产品
30万-100万元如何打理?理财师教你安全赚快钱
交行理财产品巨亏过亿 三年零收益遭储户投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