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经历了6月份的历史新高以后,理财产品发行量逐月下跌,7、8、9、10月分别发行1655支、1651支、1295支、1090支,进入四季度,银行理财产品市场疲态已现。10月份,理财产品共发行1090支,环比9月份下降15.83%,各家银行月均收益率也一改升势,全部低于6%。业内人士分析,四季度资金面较为宽松,在银监会高压政策下,预计四季度将成为理财产品市场的拐点。
信贷收紧催热银行理财产品
每到月末、季末,为了满足监管层的存贷比考核要求,银行便展开揽储大战。今年以来,央行已经连续六次上调存款准备金率,9月份又扩大了存款准备金计缴基数,市场流动性进一步紧缩,特殊的宏观经济环境下,银行资金压力空前,于是,作为银行揽储利器的银行理财产品,发行量及预期收益率都屡创新高。
和讯数据中心统计信息显示,从去年三季度开始,理财产品发行量逐渐上升,到年底达到去年的最高点。对比2011年和2010年的数据来看,今年发行量显著高于去年,并在6月份达到1803支,创下了月度发行量的历史高点,从细分数据来看,1803支理财产品中,短期理财产品占比较大,3个月以内的产品达到了1089支,占比60.40%,3至5个月期限的产品318支,占比17.64%。
值得注意的是,在发行量逐月攀升的同时,理财产品收益也逐渐上涨。如表2所示,2011年10月份以前,预期收益率排名第一的银行,月平均收益率都在6%以上,7月份,星展银行收益率达到了15.88%,排名各银行之首,理财产品市场热度空前。
内外夹击银行理财产品降温
然而,进入10月份以来,这一状况有所改善,业内纷纷猜测理财产品将从此“退烧”。从表1来看,在经历了6月份的高点之后,理财产品发行量逐月下跌,7月份发行1655支,8月份发行1651支,9月份发行1295支,10月份总计发行理财产品1090支,仅略高于2月份的1059支。
与发行量相比,理财产品收益率下跌幅度更大,如表3所示,8月份及9月份,最高月平均收益率都高于7%,各家银行之间竞争激烈。相比之下,10月份各家银行月平均收益率差异甚小,没有高于6%的产品,收益率最高的渣打银行,仅高出排名第二的花旗银行0.2%。
业内人士分析,理财产品的降温有两大原因,一方面,国庆长假之后,银行紧张的资金面有所缓解,央行公开市场操作力度的缓和也促进了流动性维持宽松态势,银行依靠理财产品来解决融资需求的动力减弱,发行量逐渐回落。同时,温家宝总理日前强调,将对宏观政策适时适度进行预调微调,中金最新报告认为,货币政策逐步放松的方向已确立,但年内仍以微调为主,可能到明年才会出台准备金率下调等实质性的放松政策。
另一方面,今年以来,银监会多次出台政策整顿银行理财产品市场,7月份,银监会叫停六类理财产品;9月份,又下发通知,强调不得通过发行短期和超短期、高收益的理财产品变相高息揽储;10月份,银监会再次出台《商业银行理财产品销售管理办法》,要求商业银行不得将存款单独作为理财产品销售,不得违反国家利率管理政策变相高息揽储。
连续多项监管政策打消了银行发行理财产品的动力,银行人士预计,在经历了三季度发行量和预期收益率双双增长的高潮之后,四季度将成为银行理财产品的拐点,最新数据也证明了这一观点,在经历了10月份的下跌之后,11月初,银行理财产品发行量和预期收益继续回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