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乌鲁木齐市市民陈娟(化名),因无力偿还“滚雪球”式的民间借贷利息,最终选择以跳楼自杀的方式结束生命。
这一悲剧在乌鲁木齐市引起市民对民间借贷热议。近日,《法制日报》记者通过走访发现,在乌鲁木齐市,“急需钱,找×××”、“无抵押免担保”、“一小时拿到贷款”的贷款小广告随处可见。记者对乌市民间借贷现象进行调查后发现,这种借贷方式游走在法律的边缘,存在很大的风险。
本报记者潘从武
本报通讯员梁建龙
“我受不了了,没法面对我的家人。”这是陈娟群发给好友的最后一条短信。之后,陈娟跳楼自杀。
11月4日,记者联系到陈娟的好友管女士,管女士告诉记者,陈娟自杀是因为还不起钱。“陈娟本打算今年年底与男友完婚,但一直没有凑够买房子的钱。今年年初,她向一位‘朋友’借款20万元。但最后不知怎么回事,加上利息和本金就变成了80多万元,陈娟只是一家小企业的工作人员,月薪不过2000元,巨额借款让她选择结束生命”。
家住乌鲁木齐市邮政公寓的黄玉珍(化名)老人也很烦恼。2008年10月,黄玉珍通过邻居得知,借钱给别人可以获得高收益,她和老伴在了解了具体操作流程后,将家里的30万元存款借给了一家名为“泰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