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年的最后一个月,对于外资行来讲,有着特殊的意义。存贷比不能超过75%的五年宽限期即将结束,12月31日的大考即将到来。
记者采访了多家外资行,东亚银行(中国)相关负责人对《证券日报》记者表示,东亚银行很早以前存贷比就已经达标,对于他们来讲,监管层75%的指标已经不再是障碍。“今年肯定达标了。”该负责人明确表示。
汇丰银行相关负责人也向本报表示,汇丰中国资本雄厚、流动性充裕。“我们的贷存比始终保持在低于75%的水平,已经提前达到了监管机构的要求。 ”
渣打银行在接受本报记者采访时指出,从今年年初开始,渣打银行的存贷比就达到了监管要求,并且一直保持在75%以下的水平,已经提前达标。
外资行:
存贷比年底达标问题不大
此前,有媒体报道,渣打、花旗银行、恒生银行、星展银行、华侨银行等存贷比均已经达到要求,年底达标问题不大。
“我们存贷比早已经达标了,对于监管层存贷比的‘红线’我们已经提早做了很多工作。”东亚银行相关负责人对本报记者表示。
东亚银行(中国)有限公司执行董事兼行长关达昌曾提出“调结构”、“保增长”、“有所为有所不为”的策略,在积极支持中小企业融资需要的同时,调整贷款结构、调整客户群体,这两年这些策略的收效正在逐步显现,为东亚中国的进一步发展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此前,东亚银行一高管曾对媒体表示,东亚近几年花了大量的时间在网点布局、产品创新、客户积累、品牌组合上,通过多方面的努力才降低了存贷比。今年东亚在跨境人民币贸易结算业务方面上升势头较猛,东亚在多个省区拓展该业务,为降低存贷比贡献不小。
“跨境人民币贸易结算业务确实是一个重要的方面,另外,我们也开发了很多好的产品,这点对于降低存贷比来讲,作用也很大。”上述负责人对记者表示。
一位外资行人士向记者透露,对于一些成立较晚的外资行来说,受制于网点和规模的限制,存贷比确实是一个比较大的问题。但是对于成立比较早的外资行来讲,经过几年的发展和市场开拓,存贷比一般都可以维持一个相对稳定、安全的指标。
2006年颁布的《外资银行管理条例实施细则》规定,外国银行分行改制的由其总行单独出资的外商独资银行以及《条例》施行前设立的外商独资银行、中外合资银行应当于2011年12月31日前符合《中华人民共和国商业银行法》第三十九条第(二)项“贷款余额与存款余额的比例不超过75%”的规定。
据悉,根据毕马威会计事务所9月《2011年 首席经济学家盛宏清在接受《证券日报》记者采访时指出。
“这样一来,外资行的经营模式将会受到影响。”他说。
他指出,外资行一般市场化的程度比较高,如果受到行政上的管理,会出现一个不适应的过程。但是由于外资行在理财和零售业务上具有其自身的优势,还是会在一定时期以后逐渐显现出其特有的活力。
一位业内人士对记者表示,虽然外资行目前来讲在中国的优势不明显,很多规模不是特别大的银行甚至处于明显弱势的地位,但是市场化的思维模式和经营理念会慢慢展示出其优势,随着中国利率市场化进程的不断推进,目前的市场份额将面临改变。因此,存贷比等监管红线对于部分外资行的约束所带来的“不适感”,会越来越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