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直传言中推行的外资银行代销基金,由于证监会尚无发布操作细则,年内基本无望实现。
昨日外资行人士证实,原定于国庆长假之后就向证监会申请代销基金的事宜因更具操作性的细则尚未出台而暂时搁置,,而即便现在能够申请,鉴于审批时间的不确定性,外资行亦没有信心年内能开展业务。据悉一些中资小银行申请代销基金资格,从递材料到系统评测完毕就花了近半年的时间。
南都记者了解到,汇丰、花旗、恒生、东亚等主要外资行都为代销基金作了前期准备,与基金公司接洽、人员培训、系统测试、乃至产品平台设计等多方面都有所筹备。目前外资行只能静待监管层开闸,出台更具操作性的细则来指导该业务的发展。不过,由于外资行网点远远不如中资行。业内人士认为,与中资行相比,外资行代销基金并无优势,亦不会为外资行增加更多客户。
年内代销基金基本无望
根据证监会今年6月公布的新《证券投资基金销售管理办法》,符合相关条件的在华外资法人银行可自今年10月1日起向证监会申请基金销售业务资格。这也是今年第三轮中美战略与经济对话框架下经济对话成果之一,即允许符合条件的在华外资法人银行在符合有关审慎监管要求的情况下,与本国银行在互助基金分销上享受同等权利。
但《办法》并没有更多的操作性,包括外资行申请资格、与基金公司、中国证券登记结算公司的系统对接测试、人员培训、内部清算和交接技术评估等都有待证监会出台细则进一步明确。此前外资行人士乐观认为,证监会应会在10月前推出这些相关细则。但目前由于细则尚未出来,外资行向监管申请亦只能耽搁下来。
早在前两年,外资行已经翘首企盼监管层能够放行销售基金。因此当《办法》出台后,包括汇丰、花旗、恒生、东亚等主要外资行都为代销基金作了前期准备。一大型外资行人士称,《办法》出台后,外资行就与部分基金公司进行了商谈,包括各种销售费用、分成比例等,只要一旦获批了资格,就可马上开展业务。但目前来看,外资行年内实现代销基金或无望。首先目前尚未知具体申请时间何时开始,其次提交申请后,监管层还要进行一系列的评审,这个耗时并不短。据悉有些中资小银行从递交材料到审批完毕,就等待了近半年的时间。因此外资行即便现在能够向上申请,年内获批的概率并不大。目前外资行只能期待年内递交申请。
在等待之余,外资行亦在准备销售模式、储备具有基金销售资格的人员以及进行销售人员的培训。多数外资行人士表示,外资行代销基金或与中资行不同同城315投诉产经,将更多的是为中高端客户做资产配置为主,或者将基金打包进外资行的理财计划中,并不会单方面推销基金。
短期提升中间业务有限
对于放开外资行代销基金,普华永道中国金融服务业主管合伙人容显文表示,这将为外资行拓展业务范围、提高中间业务收入带来利好。普华永道今年前期调研显示,未来三年,外资行的重点产品领域将是零售业务,其中对投资产品、房屋抵押和针对高净值客户的私人银行业务尤其看好。显然,代销基金业务对外资行而言,市场前景十分广阔。
但需要看到的是,外资银行在代销国内基金时网点上的短板太过明显。一基金公司人士称,外资行网点少是不争的时候,但他们的优势是客户质量相比中资银行要高出很多,但代销基金也不会为他们增加多少客户。规模上的不占优势使得外资银行代销国内基金的影响在短期来看是有限的。在这个领域上,还是大型中资银行占了主要份额。
而外资行人士认为,多了一项业务,就增加了赚钱的渠道,对外资行肯定有好处。以前外资行只代销海外基金和QDII产品,现在增加国内的基金,显然可以增加银行产品的多元化,增加资产配置的范围。
据业内透露,目前银行代销基金的收入主要来自基金申购费和管理费两块,其中银行因为“渠道为王”,按销售金额的1.2%至1.5%不等的申购费全部归银行所有,1.5%的管理费由银行和基金公司分成,银行一般以“客户维护费”为名拿1%,最高能拿到七成。但外资行由于网点较少,外资行代销基金在费用分成上初期可能并不占太大优势,但会随着销售量的发展而逐渐增加议价权。目前国内资本市场较差,基金销售市场已经惨淡,外资行实现代销基金亦只是意义多于实质。
南都记者王梅丽
分享到: 欢迎发表评论我要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