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刊第42期《华昌达:涉嫌虚增募投项目收益》一文主要针对该公司的经营历史和本次上市的募投项目进行了分析,事实上这并非该公司最主要的财务问题所在,更加令人关注的还有营业收入与现金流量数据矛盾背后很可能存在的虚增收入行为,以及名不副实的收款模式等问题。
离奇消失的营业收入
华昌达作为组装生产线的龙头企业,自身的造血功能实在令人汗颜,2011年上半年在实现净利润1771.15万元的基础上,经营性现金净流量金额却为-516.84万元,不仅如此,该公司此前三个年度实现的现金净流入量也同样少得可怜。
一方面是利润水平的连年增长,另一方面却是回笼资金的捉襟见肘,在令人质疑其盈利 公司的应收余额则更加“离奇”,华昌达对这个2011年上半年第五大客户销售金额为1010.25万元,共涉及五个项目,完工时间集中在3月到5月期间,而对其应收账款金额则位列第二,高达637.95万元,占比约为63.15%,这意味着超过六成的合同金额都变成了质保金延后收取,这不仅再次令人咋舌于华昌达对“老主顾、新东家”东风集团的另眼相看,其“东风渊源”之深可见一斑。
此外,华昌达预收账款部分也颇显诡异。招股说明书披露的“发行人正在履行的主要订单”信息显示,截至2011年上半年末,华昌达正在履行的重大合同金额合计约为两亿元,其中主要客户包括重庆力帆乘用车公司,但是针对这家客户的预收款金额却存在疑点。
与重庆力帆乘用车公司在2011年新签订合同涉及两笔,分别为3月份签订的焊装机械化输送系统855万元和总装机械化输送系统1649万元,合计金额为2504万元。按照华昌达向客户收取30%预收款的结算方式下,即便不考虑在商品发出、安装施工过程中对应结算款项形成的预收款外,仅首笔合同生效预收款金额就应当高达751.2万元。但事实上,财务报表附注部分披露2011年上半年末对此客户预收款余额仅为422.82万元,较根据财务制度推算的理论金额少了328.38万元。
上述分析全部都指向了一个结果,就是华昌达所谓的“3-3-3-1”结款模式名存实亡,很可能仅仅是停留在了纸面上,并未能真实反映在公司的实际经营结果方面,尤其是对于东风系等关键客户,收款模式则更显得宽松到了无以复加的程度,此间隐现的利益输送行为同样值得市场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