融资支持措施开始结构性调整。年底之前可能就是预微调和结构性的刺激,到12月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之后可能会有一些转向性的变化,但经过前期的“预微调”之后,这个政策变化也就不会显得那么突然。
《财商》:下调存款准备金率你觉得可能是在什么时候?
滕泰:下调存款准备金率是早晚的事,可能是在经济工作会议之后。不过下调准备金率有两个前提,物价下行和人民币升值加速,目前物价下行已经可以预计,但人民币升值还需要观察。其实外汇储备每增加500亿美元,央行就要增加投放3000亿以上的人民币来购汇。每上调存款准备金率0.5个百分点,央行可回收基础货币3000亿元左右,上调存款准备金率其实是为了对冲。所以未来如果人民币升值不到位,热钱持续流入的话,央行还是需要对冲。
《财商》:那会不会降息?
滕泰:应该不会降息。利率能够调节物价背后的逻辑是消费者对利率敏感、投资者对利率敏感,所以在美国只要一加息,消费就会降低,但中国不是这样,中国加息不能抑制投资和消费的需求。在中国,加息对调节物价并没有太大作用,但可以补偿老百姓存款负利率,所以反过来降息也没有太大作用,现在总体还是“负利率”。所以说现有的利率水平会维持一段时间,但不排除会推动利率市场化。
《财商》:你怎么看人民币升值的问题呢?
滕泰:我个人认为人民币是应该升值的,而且人民币升值有利于中国经济。其实目前我们整个对外开放政策都应该调整,我们的对外战略都是上世纪90年代初制定的,鼓励出口、吸引外资和汇率稳定,这三大战略毫无疑问是正确的。
但从2005年以后这个状况可能就变了。以前出口的发展可以吸纳很多就业,但现在已经出现“民工荒”了,工厂招不到人,那还要不要鼓励出口?以前是外汇短缺,中国是资本稀缺国家,鼓励出口对吸引外资是有利的。但现在中国的外汇储备已经很多了,还要不要吸引外资鼓励出口呢?以前是汇率稳定,这和吸引外资鼓励出口都是配套的,但现在稳定汇率,央行结售汇的压力很大,买了外汇之后发人民币,要么资产泡沫,要么物价上涨。如果不希望出现资产泡沫和物价上涨的话,就需要把外汇占款收回,只能上调存款准备金率,这其实很麻烦。
而且上调存款准备金率只是一种表面的对冲,总量上没变化,但结构上是有变化的。央行结汇的是外资外贸企业,它们把美元换成人民币;但央行回收市场人民币的时候,并不是针对外资外贸企业,而是按比例收,收的是内资内贸企业的。所以现在外资外贸企业人民币很多,但内资内贸企业非常缺钱。所以中国从战略上应该进行一个大的调整,从鼓励出口到适当鼓励进口,出口补贴应该取消,追求国际收支平衡而不是贸易顺差。人民币汇率稳定要变成更有弹性的人民币汇率政策。吸引外资应该重质量,而不是速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