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广网北京11月23日消息 (记者舒晶晶)2011年11月22日,《中国企业竞争力报告(2011)》发布。蓝皮书指出,当前,中国经济正在走入一个实现阶段性转型升级的历史时期。产业和企业竞争力的源泉正在发生重要转变。经历了30多年“血拼”式的竞争,中国工业发展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将中国推到世界第二大经济体的地位,同时也付出了很大的代价,“不平衡、不协调、不可持续”的问题非常突出。
在这样的历史时刻,如何看待工业化的进程,如何继续提升中国工业的国际竞争力,关系到中国经济和社会发展的未来方向。对此,我们切不可不甚了了地误判形势,而开错政策“药方”。中国工业化将从“血拼”式增长向高 增长”;高质量增长更加关注社会公正与平等,更加关注人与自然的和谐,更加关注当代与后代的可持续发展,更加关注物质文明与精神文明的协调,更加关注个体的幸福感。但高质量增长不是不增长,在中国社会的基本矛盾没有发生质变的条件下,高质量增长第一要务仍旧是增长;只是不再是不计成本的增长,不再是依靠“血拼”式竞争来“超常”利用自己的比较优势;而是一方面“科学地”利用自己的比较优势,另一方面关注中国持续竞争力的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