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市场主要的炒作热点是CPI下降预期,当中受益的行业除了白酒外,啤酒行业也有一定程度的受益。从周一开始至今,整个啤酒板块行情开始萌动。在11月21日、22日、23日三个交易日当中, 1-9月公司营业收入191.7亿,增长17.3%;归属于母公司净利润16.6亿,每股收益1.232元,同比增长11.4%。1-9月青啤总销量604万千升,增长14.5%,其中青岛主品牌销量326万千升,增长17.7%。值得关注的是,三季度单季青啤营业收入71.2亿,增长11%,净利6.74亿,下降0.88%。
由于人工成本以及大麦成本的上涨,今年4月份公司上调了部分产品的价格消化了部分成本上升的压力,但在报告期间毛利率仍同比下滑1.6%至34.23%。
近年来,青岛啤酒进入了一个整合与规模扩张并举的快速增长阶段,这使得公司主品牌销量和净利润快速提升。2011年公司的二厂、上海、石家庄项目将陆续投产。另外,福州项目的一期、珠海项目的一期也在下半年投产,预计届时将有约120万千升的自有产能得到释放,再考虑子公司嘉禾和新银麦的全年贡献,预计2011年公司的总产量将同比增长15%。
预计在2012年,扬州、新安江、武威、揭阳都将完成一期阶段的投产,预计总产能将增加150万千升,2012年总产量将同比增长15%左右。至2013年公司总产能将有望突破1000万千升。
此前公司制定2014年销量要做到1000万千升;回顾2010年销量为635万千升,而今年预计能完成销量770万千升。
燕京成本压力略轻
燕京啤酒(000729)于1-9 月份实现营业收入103.74亿元,同比增长15.83%;归属母公司股东净利润7.84亿元,同比增长10.21%;一至三季度公司共销售啤酒463万千升,同比增长10.9%。当中公司的燕京、漓泉、惠泉和雪鹿四大品牌销量合计415万千升,同比增长11.86%,占啤酒总销量的90%,其中“燕京”牌啤酒销量300万千升,同比增长15%,占总销量的65%。由于公司在今年1月份提高北京等地区产品销价,部分产品出厂价提升了16-18%,因此报告期内毛利率与去年持平,抵消了成本上涨的压力。
公司的市场战略与行业对手略有不同,所采取的战略是优势市场稳步发展,扎根一个市场再慢慢巩固地位和发展竞争力;因此,优势城市数量比不上青啤,但其优势城市一般是拥有高度占有率。例如在南宁的市场份额达就到80%,而北京、内蒙、新疆、四川等市场也有一定的竞争优势。
燕京啤酒今年的销量预计能达到500万千升左右,而它此前提出的“十二五”发展规划中提到,到2015年公司啤酒的产销量将达到并超过800万千升,年复合增长率超过10%。公司在继续推进“1+3”品牌战略的基础上结合“积极而稳妥的低成本扩张战略”分享我国中西部地区经济快速发展的盛宴,未来5年公司将进入一个高速成长期。